晏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晏诚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星期四下午,周方平正在看稿子,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座机号打来的电话。他就拿手机走到外面走廊里去接电话。
汪大艰来到《玮城春秋》编辑部当主编,他其实很清楚,应该请编辑部的人吃顿饭,但以这个理由花钱显然是下不了账的,不好使用公款。现在要请优秀作者吃饭,这个理由足够充分,完全可以使用公款。
一向吝啬的汪大艰,此时为什么会突然变慷慨了?因为他的身份变了。在文化局当科长的时候,他没有权力,让他花自己的钱请客吃饭,无异于割他的肉。
汪大艰让晏超然和宋达仁拟订了一个优秀作者的名单,打算在星期六的晚上请他们一块儿吃顿饭。
当然,并不是因为老板叫这个名字,汪大艰才选择那里,而是因为汪红兴和汪大艰是本家兄弟。汪大艰是汪红兴的堂哥,哥哥花公款到弟弟的店里请客吃饭,兄弟二人各有所得,岂不美哉!
人社局掌握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生杀大权,周方平怎么敢得罪他们,他挂断电话,就打开微信找那个公众号。
至于特约编审审稿,哪有那么重要!编辑部里本来就有专门的编辑,一遍一遍地看稿子,有没有特约编审都一样!真需要特约编审的时候,有宋达仁就够了。
汪大艰有什么考虑呢?当然是他自己要评副高职称。编辑部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已经偷偷把自己的职称评聘材料送到了人社局。
聚餐要安排在哪个地方呢?晏超然、臧雪都想去四合院,或者是编辑部附近的酒店里,但他们说了不算。汪大艰对四合院和编辑部附近的酒店不熟悉,他想要在开发票时做手脚,自然是要找一个熟人开的饭店,那样才好操作。
臧雪的能力是不足以发表论文的,但她有一个特别能写的丈夫宋达仁,因而她同样是不缺论文和荣誉证书的。她真要破格参与竞聘,也完全够资格。
汪大艰会用投票来决定谁胜出,还是直接让每个参与者“亮家底”,看谁的材料更过硬?又或是他直接指定一个人申报职称?
在宋达仁提出请优秀作者吃饭的时候,汪大艰就想好了,以后《玮城春秋》编辑部所有的酒局,都要安排在一家名为红兴酒家的地方。
最后人社局的人告诉周方平,赶快去公众号上回复,说明问题已解决,还说非常感谢他的配合。
既请了优秀作者,也请了编辑部的人,等开发票的时候,再让酒店多开点,他拿回去自己报销,还能赚一点钱,又是一举多得!
但他对这次职称竞聘也很关心,如果事情真的像文件里写的那样唯才是举,他也并非不能放弃考博士的打算,留下来长期工作下去。反之,他就要下定决心,早点离开这个没有未来的单位。
汪大艰简直都要佩服他自己的聪明才智了。他默念着自己的名字,说:“汪大艰,汪大艰,以后再也没有艰难了!”
编辑部的其他人在手机地图上查找红兴酒家,他们不明白汪大艰为什么会选择那里。但是,没有人去问汪大艰。机关事业单位向来如此,一把手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讲理由,下属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没有质疑的权利。
所有的问题都等待汪大艰给出答案,然而他好像把职称的事情给忘了,或者他不知道这件事?周方平很着急,问了汪大艰一次,汪大艰只说了一句:“职称的事,我有自己的考虑。”
当然了,汪大艰是不会把红兴酒家老板是他堂弟的事情告别别人的,正如他会把汪世成和张莎莎的身份当成银行卡密码,做梦也不会说出来。
《玮城春秋》编辑部的人,都在等着竞聘副高职称。周方平五十岁了,是编辑部里年龄最大的一个,虽然研究水平一般,但论文好歹也发了几篇,足够申报副高之用。他觉得,这个好不容易空出来的副高,理所当然是他的。
梁斌的水平在编辑部里是最高的,但因为参加工作时间太短,评中级职称尚且没有资格,副高职称与他自然无缘。
周方平没有写真实的名字,也没有透露工作单位,因为留言上的信息栏必须填手机号并接收验证码,才能提交,他才不得以写上了真实的手机号。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手机号暴露了他的身份。
那里距离编辑部有三公里多,环境也一般。然而,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家饭店的老板叫汪红兴。
距离人社局要求的职称材料申报截止日越来越近,周方平忍不住了,就匿名在政务热线公众号上留了言,咨询职称评聘的事情。他盼望评职称心切,忍不住写了几句牢骚话。
如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汪大艰是一个独立单位的一把手,而且他还是自己管财务,此时他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合理地使用公款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利益。
孙艳和甄川没有编制,到退休也没有资格评职称,但是她们是有投票权的,可以对职称竞聘的结果产生影响。她们各有支持的人,因而也希望早点开始竞聘。
对方说自己是人社局的,问他是不是《玮城春秋》编辑部的周方平周主任,有没有在公众号上留言。周方平当时就感觉不妙,自己明明没有写真实的身份,人社局是怎么知道的?
正要登录公众号的时候,身后忽传来汪大艰的声音:“周方平,你跟我过来一下!”
新任特约编审汪世成和张莎莎,前者是汪大艰的儿子,后者是汪大艰的妻子。汪大艰说他们都在学校里,确实是这样,他儿子在读大学,他妻子在高中食堂里做饭。
妻子和儿子每个月都可以多拿两千块钱,他们家轻轻松松多了四千块钱的月收入。儿子在大学里的生活费足够了,家里的日常开支也基本用不着动用工资了。一举多得!
人社局的人和周方平说了一堆话,主要意思就是,评职称的事情,自己单位组织推荐,他们说了不算。这种答复对周方平而言,就是一堆废话。
晏超然同样很期待这个副高职称,因为他是研究生学历,还获得了很多的荣誉,要论硬件条件的话,周方平远不如他。
] 星期四下午,周方平正在看稿子,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座机号打来的电话。他就拿手机走到外面走廊里去接电话。
汪大艰来到《玮城春秋》编辑部当主编,他其实很清楚,应该请编辑部的人吃顿饭,但以这个理由花钱显然是下不了账的,不好使用公款。现在要请优秀作者吃饭,这个理由足够充分,完全可以使用公款。
一向吝啬的汪大艰,此时为什么会突然变慷慨了?因为他的身份变了。在文化局当科长的时候,他没有权力,让他花自己的钱请客吃饭,无异于割他的肉。
汪大艰让晏超然和宋达仁拟订了一个优秀作者的名单,打算在星期六的晚上请他们一块儿吃顿饭。
当然,并不是因为老板叫这个名字,汪大艰才选择那里,而是因为汪红兴和汪大艰是本家兄弟。汪大艰是汪红兴的堂哥,哥哥花公款到弟弟的店里请客吃饭,兄弟二人各有所得,岂不美哉!
人社局掌握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生杀大权,周方平怎么敢得罪他们,他挂断电话,就打开微信找那个公众号。
至于特约编审审稿,哪有那么重要!编辑部里本来就有专门的编辑,一遍一遍地看稿子,有没有特约编审都一样!真需要特约编审的时候,有宋达仁就够了。
汪大艰有什么考虑呢?当然是他自己要评副高职称。编辑部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已经偷偷把自己的职称评聘材料送到了人社局。
聚餐要安排在哪个地方呢?晏超然、臧雪都想去四合院,或者是编辑部附近的酒店里,但他们说了不算。汪大艰对四合院和编辑部附近的酒店不熟悉,他想要在开发票时做手脚,自然是要找一个熟人开的饭店,那样才好操作。
臧雪的能力是不足以发表论文的,但她有一个特别能写的丈夫宋达仁,因而她同样是不缺论文和荣誉证书的。她真要破格参与竞聘,也完全够资格。
汪大艰会用投票来决定谁胜出,还是直接让每个参与者“亮家底”,看谁的材料更过硬?又或是他直接指定一个人申报职称?
在宋达仁提出请优秀作者吃饭的时候,汪大艰就想好了,以后《玮城春秋》编辑部所有的酒局,都要安排在一家名为红兴酒家的地方。
最后人社局的人告诉周方平,赶快去公众号上回复,说明问题已解决,还说非常感谢他的配合。
既请了优秀作者,也请了编辑部的人,等开发票的时候,再让酒店多开点,他拿回去自己报销,还能赚一点钱,又是一举多得!
但他对这次职称竞聘也很关心,如果事情真的像文件里写的那样唯才是举,他也并非不能放弃考博士的打算,留下来长期工作下去。反之,他就要下定决心,早点离开这个没有未来的单位。
汪大艰简直都要佩服他自己的聪明才智了。他默念着自己的名字,说:“汪大艰,汪大艰,以后再也没有艰难了!”
编辑部的其他人在手机地图上查找红兴酒家,他们不明白汪大艰为什么会选择那里。但是,没有人去问汪大艰。机关事业单位向来如此,一把手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讲理由,下属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没有质疑的权利。
所有的问题都等待汪大艰给出答案,然而他好像把职称的事情给忘了,或者他不知道这件事?周方平很着急,问了汪大艰一次,汪大艰只说了一句:“职称的事,我有自己的考虑。”
当然了,汪大艰是不会把红兴酒家老板是他堂弟的事情告别别人的,正如他会把汪世成和张莎莎的身份当成银行卡密码,做梦也不会说出来。
《玮城春秋》编辑部的人,都在等着竞聘副高职称。周方平五十岁了,是编辑部里年龄最大的一个,虽然研究水平一般,但论文好歹也发了几篇,足够申报副高之用。他觉得,这个好不容易空出来的副高,理所当然是他的。
梁斌的水平在编辑部里是最高的,但因为参加工作时间太短,评中级职称尚且没有资格,副高职称与他自然无缘。
周方平没有写真实的名字,也没有透露工作单位,因为留言上的信息栏必须填手机号并接收验证码,才能提交,他才不得以写上了真实的手机号。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手机号暴露了他的身份。
那里距离编辑部有三公里多,环境也一般。然而,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家饭店的老板叫汪红兴。
距离人社局要求的职称材料申报截止日越来越近,周方平忍不住了,就匿名在政务热线公众号上留了言,咨询职称评聘的事情。他盼望评职称心切,忍不住写了几句牢骚话。
如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汪大艰是一个独立单位的一把手,而且他还是自己管财务,此时他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合理地使用公款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利益。
孙艳和甄川没有编制,到退休也没有资格评职称,但是她们是有投票权的,可以对职称竞聘的结果产生影响。她们各有支持的人,因而也希望早点开始竞聘。
对方说自己是人社局的,问他是不是《玮城春秋》编辑部的周方平周主任,有没有在公众号上留言。周方平当时就感觉不妙,自己明明没有写真实的身份,人社局是怎么知道的?
正要登录公众号的时候,身后忽传来汪大艰的声音:“周方平,你跟我过来一下!”
新任特约编审汪世成和张莎莎,前者是汪大艰的儿子,后者是汪大艰的妻子。汪大艰说他们都在学校里,确实是这样,他儿子在读大学,他妻子在高中食堂里做饭。
妻子和儿子每个月都可以多拿两千块钱,他们家轻轻松松多了四千块钱的月收入。儿子在大学里的生活费足够了,家里的日常开支也基本用不着动用工资了。一举多得!
人社局的人和周方平说了一堆话,主要意思就是,评职称的事情,自己单位组织推荐,他们说了不算。这种答复对周方平而言,就是一堆废话。
晏超然同样很期待这个副高职称,因为他是研究生学历,还获得了很多的荣誉,要论硬件条件的话,周方平远不如他。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