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钦予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好,我们看第四个,行蕴。这个行蕴就很微细了,就是心中的那种相续的造作。看经文:
我们先讲整体生命。什么叫整体生命呢?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离一切相的一个明了的心性,就像大海一样。但是这一念心性,在过去生当中突然间一念的妄动,妄动以后就产生了很多的心中的情绪,爱憎取舍、烦恼,就造业了,造业就把个别生命造出来了。就像这个大海本来很平静,佛陀说,吹来一阵境界风,这个风去刺激海的时候就冒出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就是我们现在的个别生命,五蕴身心。水泡从大海中抛出来以后,几十年,可能是七十年、八十年、一百年,它又回到了大海;又冒出一个水泡,又回到大海。这个就是我们的个别生命,五蕴身心,它是不断地变化的;但是整个大海是不变的,一念心性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从个别生命透过空观,从假入空,先把心带回家。第一件事情,先回家。因为,从家里面来看,从整体生命来面对个别生命,你才能够理性地面对你的人生。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找不到家,所以就活在这个水泡当中,弄到自己躁动不安,一种没有安住的感觉。要以高标准来看,以禅宗来看啊,你这个人在五蕴身心当中打转,还找不到真如,你这个人修学还没上路,你连高速公路的入口都还没找到,还在市区打转,这个就很麻烦。
你一定先了解自己,才能够改变自己。你看看你内心当中有没有哪些是特别坚固的、经常出现的,你这个念头一起来,你控制不了它的,它要做、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这种增上的恶念,先了解自己有没有这个方面的恶念。第二个,增上的善念。我们一个人有恶念,也有善念啊。我们过去生也不是全部做坏事吗,也有好的功能留下来,比方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们的生命当中也有很多很坚固的善念。你看有些人,小时候他就喜欢把自己东西拿给别人,这种人布施心特强。增上的恶念、增上的善念。第三个是出离的心念。前面两个都是人天,这个是六道种姓。这个出离心就是有些人他的念头当中有很强烈的出离心,他看到人世间这个是没有价值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他根本不当一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第一个是空观。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马上处理,是先回光返照,照了我们心性不变之体,告诉自己: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这个东西,就是从个别生命先带回整体生命。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一个菩萨遇到事情,要先求安住,再求调伏,要养成这个习惯。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如果你要突破你的生命,反应不要太快,真的不要太快。你太快的话,你马上被阿赖耶识所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脚步放慢一点。因为阿赖耶识是生灭的,它要的就是你跟它一起起舞。你不动,不迷、不取、不动,它拿你没办法。一个人反应越快,对你越不利哦!我是说修行人,世间那是另外一套。世间道和出世间道是两条路。世间人讲求效率,这个我们不谈。佛法讲解脱,反应要慢,真的要慢。你看《楞严经》,不迷、不取、不动。遇到事情,先把心安住,告诉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所以,第一件事情,先修空观,把心带回家。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我们看下一段的总结。我们心中的想象,在佛教的专有名词就叫止观,讲得好听点就是止观,其实唯识学就是想象。只是说这个想象不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是透过佛法的指导,随顺教理的引导,依教起观。这个地方有两段,我们先看,从本经的角度,我们应该对人生要产生两种的想象,所谓一心三观。
在天台宗的假观是讲到十如是,有十个次第。第一个、如是相。我们第一个要先看看你内心的相状。我们到了今生,我们别无选择,对于你过去的过去,要概括承受。佛教讲生命是一个水流,流到现在,这个水是脏的、是干净的,我没有二话,我认了,这个前面的水流是这样的,流到现在是这样的。所以你先了解自己。你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你很难修行。先了解自己,再了解别人。你先自利,再利他嘛。那么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个人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看你内心的相貌。智者大师把内心的相貌分成四种。第一个叫作增上的恶念。我们心中有很多的念头,增上就是很坚固的恶念,有些人杀生,有些人偷盗,有些人邪淫,有些人妄语,各式各样的恶念。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生命分两块,第一个是个别生命,第二个是整体生命。第一件事情,从个别生命回到整体生命,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安住力。然后从整体生命当中再透过佛法的方便法门,来调整自己的个别生命,从个别生命去创造一个来生更好的个别生命。所以,我们的生命是为来生而活的。佛教是重视来生的。你看有些宗教,我们看某某宗教、某某宗教、某某宗教,你看它的教义,它基本上重视今生的多。我们佛教大部分都讲要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是创造来生的。我们利用这个水泡去创造一个求生净土的水泡,如果不求生净土,你来生一定要得到人身,要得到一个人身的因缘,得到一个人身的水泡。总而言之,你今天要能够改造,从这个水泡创造一个更好的、殊胜的水泡,你第一件事情——要先安住。先求安住,从假入空求安住,再从空出假,再所谓的调伏,这两件事情。
我们再看第五个、识阴,戊五、明识阴即藏性。识阴就是我们众生一个大仓库,它把过去生所造的善恶业力全部保存下来,等到时机成熟再把它释放出来。看经文:
这五蕴当中对我们最有影响力的有两个蕴,要注意啦。第一个是阿赖耶识,就是识蕴;第二个就是想蕴。阿赖耶识代表我们无量的过去。一般,我们一个没有学佛的人,没有修行的人,你大概就是被阿赖耶识完全掌控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标准的生死凡夫,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一般人、生死凡夫是活在过去。那么修行人就是抗拒阿赖耶识——我不随你转,我不能够再活在过去了,我要开创一个新的生命,比方说求生净土。从过去的因缘当中跳脱出来,那当然就要靠第六意识,就是所谓的想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凡夫众生是用阿赖耶识来主导我们的生命,修行人是用想蕴来主导我们的生命,用想蕴来控制、来破坏阿赖耶识。
行阴就是我们心中一种相续的力量,那种造作的力量,佛陀是用比喻,说是从高山上流下的快速的水流,一般我们说瀑布。瀑布是怎么回事呢?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前面的波浪是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而且它不会互相地超越。行阴就是我们生命的动力。想阴,它有很强大的造业功能,造善、造恶就靠你的想象。但想阴有个缺点,它没有相续的力量,它出来以后、消失了,出来以后、消失了。那么我们今天要把一个想阴要变成一种坚持的力量、相续的力量,要靠行阴。行阴有两个相貌。凡夫众生以自我为行阴,自我意识。我们为什么愿意去工作?是为了自我,所以我们凡夫所有的想象是从自我发动出来的。菩萨的行阴是以菩提心为行阴。菩萨为什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生起布施的想象、生起度化众生的想象?靠他的菩提心的愿力,靠愿力在产生那个相续的想象。所以,想阴跟行阴这两个是体用的关系,没有行阴的加持,想象是昙花一现。所以行阴是一种相续的力量。
第二个,修假观,我要怎么面对?照了心性随缘之用。第一个,思惟这是我过去业力的显现。我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把这个因缘把它消失掉;第二个、我希望这个因缘把它扩大。假观,观察——你从什么地方来?从业力而来。你将往哪里而去?我希望这个因缘,假设是个好的因缘,跟菩提道相应的因缘,我们希望这个因缘增长广大,比方说布施、比方说持戒、比方说念佛。所以,假观就是用方便法门把这个因缘消灭、或者把这个因缘增长广大,就是假观。那么中观就是空有同时、空有无碍。空不障碍你的缘起观,缘起观也不障碍你的空性,这两个可以同时存在的。空观的部分我们不谈了,因为前面已经讲很多了,这个正念真如。我们把这个假观谈一谈。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5面,戊四、明行蕴即藏性。
佛陀在讲五蕴都是用譬喻的。他讲出一个譬喻,什么是识蕴呢?比方说一个人,他拿一个瓶子,这个瓶子是用频伽鸟(频伽鸟就是一个身体、两个头),这个商人把它这个造型作成一个花瓶,它有两个头嘛,它这个头的嘴巴是开通的,但是他把这两个嘴巴的口给塞住了,拿着里面的空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饷用其中的空气。识阴当知亦复如是。这意思就是说,为什么把此方的空气带到彼方去受用呢?就比喻说,识蕴可以把你前生的业力带到来生来受用。我们死了以后,为什么生命不会消失掉,马上又得一个果报?就是有阿赖耶识,它把业力保存。所以阿赖耶识它能够超越死亡。你看我们死亡的时候,色蕴消失了,你看我们的色身不可能通到来生去,不可能;感受也不可能;想象力也不可能;行阴也不可能。所以当我们死亡的时候,色受想行全部消失了。但是阿赖耶识可不是,它能够超越时空,从此生通过死亡,带你到来生去受用。可以把你前生的善恶业力带到今生来受用,它也可以把你今生善恶业力带到来生去受用,就是靠阿赖耶识。它那种“恒转如暴流”那个水流,它可以从前生流到今生,从今生流到来生。
我们这一科主要是探讨我们众生的五蕴身心,它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呢?答案是,它有虚妄的一部分,也有真实的一部分,所谓的“相妄性真”。五蕴的假相是暂时的、虚妄的,但是五蕴的本性却是真实的菩提性,所以叫“相妄性真”。也就是说,大乘佛教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块,第一个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个别生命,第二个是整体生命,好像大海和水泡一样。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 好,我们看第四个,行蕴。这个行蕴就很微细了,就是心中的那种相续的造作。看经文:
我们先讲整体生命。什么叫整体生命呢?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离一切相的一个明了的心性,就像大海一样。但是这一念心性,在过去生当中突然间一念的妄动,妄动以后就产生了很多的心中的情绪,爱憎取舍、烦恼,就造业了,造业就把个别生命造出来了。就像这个大海本来很平静,佛陀说,吹来一阵境界风,这个风去刺激海的时候就冒出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就是我们现在的个别生命,五蕴身心。水泡从大海中抛出来以后,几十年,可能是七十年、八十年、一百年,它又回到了大海;又冒出一个水泡,又回到大海。这个就是我们的个别生命,五蕴身心,它是不断地变化的;但是整个大海是不变的,一念心性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从个别生命透过空观,从假入空,先把心带回家。第一件事情,先回家。因为,从家里面来看,从整体生命来面对个别生命,你才能够理性地面对你的人生。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找不到家,所以就活在这个水泡当中,弄到自己躁动不安,一种没有安住的感觉。要以高标准来看,以禅宗来看啊,你这个人在五蕴身心当中打转,还找不到真如,你这个人修学还没上路,你连高速公路的入口都还没找到,还在市区打转,这个就很麻烦。
你一定先了解自己,才能够改变自己。你看看你内心当中有没有哪些是特别坚固的、经常出现的,你这个念头一起来,你控制不了它的,它要做、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这种增上的恶念,先了解自己有没有这个方面的恶念。第二个,增上的善念。我们一个人有恶念,也有善念啊。我们过去生也不是全部做坏事吗,也有好的功能留下来,比方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们的生命当中也有很多很坚固的善念。你看有些人,小时候他就喜欢把自己东西拿给别人,这种人布施心特强。增上的恶念、增上的善念。第三个是出离的心念。前面两个都是人天,这个是六道种姓。这个出离心就是有些人他的念头当中有很强烈的出离心,他看到人世间这个是没有价值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他根本不当一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第一个是空观。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马上处理,是先回光返照,照了我们心性不变之体,告诉自己: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这个东西,就是从个别生命先带回整体生命。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一个菩萨遇到事情,要先求安住,再求调伏,要养成这个习惯。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如果你要突破你的生命,反应不要太快,真的不要太快。你太快的话,你马上被阿赖耶识所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脚步放慢一点。因为阿赖耶识是生灭的,它要的就是你跟它一起起舞。你不动,不迷、不取、不动,它拿你没办法。一个人反应越快,对你越不利哦!我是说修行人,世间那是另外一套。世间道和出世间道是两条路。世间人讲求效率,这个我们不谈。佛法讲解脱,反应要慢,真的要慢。你看《楞严经》,不迷、不取、不动。遇到事情,先把心安住,告诉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所以,第一件事情,先修空观,把心带回家。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我们看下一段的总结。我们心中的想象,在佛教的专有名词就叫止观,讲得好听点就是止观,其实唯识学就是想象。只是说这个想象不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是透过佛法的指导,随顺教理的引导,依教起观。这个地方有两段,我们先看,从本经的角度,我们应该对人生要产生两种的想象,所谓一心三观。
在天台宗的假观是讲到十如是,有十个次第。第一个、如是相。我们第一个要先看看你内心的相状。我们到了今生,我们别无选择,对于你过去的过去,要概括承受。佛教讲生命是一个水流,流到现在,这个水是脏的、是干净的,我没有二话,我认了,这个前面的水流是这样的,流到现在是这样的。所以你先了解自己。你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你很难修行。先了解自己,再了解别人。你先自利,再利他嘛。那么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个人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看你内心的相貌。智者大师把内心的相貌分成四种。第一个叫作增上的恶念。我们心中有很多的念头,增上就是很坚固的恶念,有些人杀生,有些人偷盗,有些人邪淫,有些人妄语,各式各样的恶念。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生命分两块,第一个是个别生命,第二个是整体生命。第一件事情,从个别生命回到整体生命,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安住力。然后从整体生命当中再透过佛法的方便法门,来调整自己的个别生命,从个别生命去创造一个来生更好的个别生命。所以,我们的生命是为来生而活的。佛教是重视来生的。你看有些宗教,我们看某某宗教、某某宗教、某某宗教,你看它的教义,它基本上重视今生的多。我们佛教大部分都讲要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是创造来生的。我们利用这个水泡去创造一个求生净土的水泡,如果不求生净土,你来生一定要得到人身,要得到一个人身的因缘,得到一个人身的水泡。总而言之,你今天要能够改造,从这个水泡创造一个更好的、殊胜的水泡,你第一件事情——要先安住。先求安住,从假入空求安住,再从空出假,再所谓的调伏,这两件事情。
我们再看第五个、识阴,戊五、明识阴即藏性。识阴就是我们众生一个大仓库,它把过去生所造的善恶业力全部保存下来,等到时机成熟再把它释放出来。看经文:
这五蕴当中对我们最有影响力的有两个蕴,要注意啦。第一个是阿赖耶识,就是识蕴;第二个就是想蕴。阿赖耶识代表我们无量的过去。一般,我们一个没有学佛的人,没有修行的人,你大概就是被阿赖耶识完全掌控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标准的生死凡夫,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一般人、生死凡夫是活在过去。那么修行人就是抗拒阿赖耶识——我不随你转,我不能够再活在过去了,我要开创一个新的生命,比方说求生净土。从过去的因缘当中跳脱出来,那当然就要靠第六意识,就是所谓的想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凡夫众生是用阿赖耶识来主导我们的生命,修行人是用想蕴来主导我们的生命,用想蕴来控制、来破坏阿赖耶识。
行阴就是我们心中一种相续的力量,那种造作的力量,佛陀是用比喻,说是从高山上流下的快速的水流,一般我们说瀑布。瀑布是怎么回事呢?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前面的波浪是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而且它不会互相地超越。行阴就是我们生命的动力。想阴,它有很强大的造业功能,造善、造恶就靠你的想象。但想阴有个缺点,它没有相续的力量,它出来以后、消失了,出来以后、消失了。那么我们今天要把一个想阴要变成一种坚持的力量、相续的力量,要靠行阴。行阴有两个相貌。凡夫众生以自我为行阴,自我意识。我们为什么愿意去工作?是为了自我,所以我们凡夫所有的想象是从自我发动出来的。菩萨的行阴是以菩提心为行阴。菩萨为什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生起布施的想象、生起度化众生的想象?靠他的菩提心的愿力,靠愿力在产生那个相续的想象。所以,想阴跟行阴这两个是体用的关系,没有行阴的加持,想象是昙花一现。所以行阴是一种相续的力量。
第二个,修假观,我要怎么面对?照了心性随缘之用。第一个,思惟这是我过去业力的显现。我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把这个因缘把它消失掉;第二个、我希望这个因缘把它扩大。假观,观察——你从什么地方来?从业力而来。你将往哪里而去?我希望这个因缘,假设是个好的因缘,跟菩提道相应的因缘,我们希望这个因缘增长广大,比方说布施、比方说持戒、比方说念佛。所以,假观就是用方便法门把这个因缘消灭、或者把这个因缘增长广大,就是假观。那么中观就是空有同时、空有无碍。空不障碍你的缘起观,缘起观也不障碍你的空性,这两个可以同时存在的。空观的部分我们不谈了,因为前面已经讲很多了,这个正念真如。我们把这个假观谈一谈。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5面,戊四、明行蕴即藏性。
佛陀在讲五蕴都是用譬喻的。他讲出一个譬喻,什么是识蕴呢?比方说一个人,他拿一个瓶子,这个瓶子是用频伽鸟(频伽鸟就是一个身体、两个头),这个商人把它这个造型作成一个花瓶,它有两个头嘛,它这个头的嘴巴是开通的,但是他把这两个嘴巴的口给塞住了,拿着里面的空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饷用其中的空气。识阴当知亦复如是。这意思就是说,为什么把此方的空气带到彼方去受用呢?就比喻说,识蕴可以把你前生的业力带到来生来受用。我们死了以后,为什么生命不会消失掉,马上又得一个果报?就是有阿赖耶识,它把业力保存。所以阿赖耶识它能够超越死亡。你看我们死亡的时候,色蕴消失了,你看我们的色身不可能通到来生去,不可能;感受也不可能;想象力也不可能;行阴也不可能。所以当我们死亡的时候,色受想行全部消失了。但是阿赖耶识可不是,它能够超越时空,从此生通过死亡,带你到来生去受用。可以把你前生的善恶业力带到今生来受用,它也可以把你今生善恶业力带到来生去受用,就是靠阿赖耶识。它那种“恒转如暴流”那个水流,它可以从前生流到今生,从今生流到来生。
我们这一科主要是探讨我们众生的五蕴身心,它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呢?答案是,它有虚妄的一部分,也有真实的一部分,所谓的“相妄性真”。五蕴的假相是暂时的、虚妄的,但是五蕴的本性却是真实的菩提性,所以叫“相妄性真”。也就是说,大乘佛教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块,第一个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个别生命,第二个是整体生命,好像大海和水泡一样。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钦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