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讲】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钦予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这个道理跟前面一样,只是说一个是现出比丘身,一个是比丘尼身,所宣说的都是离染清净的戒定慧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一种女众,她内心有一种兴趣好乐,“内政立身,以修家国”。内政指的是家中的事务,包括她很喜欢去孝养长辈、教育子女;立身指的是她内心当中对于女众的四德(我们讲三从四德),这个四德包括勤劳、俭朴、贞洁、幽静,以这四种德来立身,乃至于以这四德来作为齐家治国之本。她一方面孝养长辈、教育子女,一方面以勤劳、俭朴、贞洁、幽静之德要求自己来齐家治国。她内心当中对于这样的法特别的好乐,她一听到这样的法就起大欢喜。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家庭主妇之身,乃至于一国夫人的皇后之身,或者是命妇、大家(命妇指受过皇上封赏的女众,大家是一个大家族的主妇),来宣说端庄娴淑、三从四德之法,使令她快速地成就。
这一部分都是讲到人道的安乐果报。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当然,这个希望是怎么来的?跟你的智慧有关系。听闻佛法,如理思惟,产生抉择。所有的希望都是经过我们对生命的抉择而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听经?就是提升你的见地。你有这种见地,你就有这种希望,这种理想抱负,那么佛菩萨就满你的愿。这个地方说明这样一个差别的因缘。
有一类的众生,他好乐种种的数术(第一个“数”是指的天文地理、阴阳五行这一部分,第二个“术”是指医卜命相、书画符咒这一部分),而且他日常的生活当中是爱乐调养色身以延年益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婆罗门身,来宣说调气炼丹之法,使令他能快速成就。他有这种希望,菩萨就满他的愿。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个善知识,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众生跟佛菩萨之间的互动,好像小孩子跟母亲一样。他说,小孩子在哭,大人就会过来。他要不哭,大人不过来。你好好的,佛菩萨没办法帮助你。小孩子有祈求,但不能讲话,只好用哭的。你哭的时候,佛菩萨,这个母亲,就拿一个糖果给你吃。欸,你满足了,那就好了。他给你一个糖果,你继续哭,看这个事情还不行,他拿一个蛋糕给你。你又继续哭,佛菩萨最后就把摩尼宝珠给你。所以,感应取决于你心中有多大的希望。你看你愿意做一个小小的国王,你愿意做一个天王,你愿意做一个摩醯首罗天王,佛菩萨就跟你讲你相应的法。就是说,其实我们的生命还是自己决定的,你希望变成什么样的结果,是你自己的希望决定的。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我亲近过很多老和尚,有些老和尚很会修行,福报也很大,但是不见得适合领众;但是有些老和尚福报很大,也非常会领众。这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忏公师父。我觉得他老人家有两种德行是不得了的:第一个,他非常地知人善用。一个领导者,其实你不必有太高的能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人是什么能力,可以放在什么位置,要知人而且要去善用。忏公师父有这种德行,他很清楚地知道你的优点在哪里,你适合做什么事情。第二个,领导者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情有义。老人家对于手下的干部,只要有功的,他不吝惜重重地犒赏,使令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一个领导者,你不一定要很聪明,但是你一定要有情有义。
所以你看,菩萨戒里面提到一个观念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不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说我不受菩萨戒,我也能够断恶、修善、度众生。但这个地方有很大不同。其中一点不同,你受了菩萨戒,产生这个菩提的愿望,你做事情是以愿望来做事情,你有菩提心,“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所以,为什么受菩萨戒的人很容易得到佛菩萨的感应加持?因为他有那种强烈的希求无上菩提的愿望。
这个道理一样,只是说前面一个是优婆塞身,所现的身是不一样。一个是近事男身,一个是近事女的身,说的法都是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种希望,希望能够去管理、统筹同一族姓生活的事务,而且他希望在世间受到人民的恭敬跟爱戴。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长者之身,来宣说怎么去布施众生,仁民爱物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第二个就是说,这个众生,他心中有很强烈的希望,他在忆念菩萨圣号的时候,不只是要解决一时的灾难,他对来生是有一种期待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招感菩萨现身为他说法。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为人主,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佛菩萨对众生的加持力应该是分成两部分: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第一个是宣说权法,就是善巧方便之法,使令我们能够成就现世的安乐。观世音菩萨是证得圆通的法身大士,但是你希望学各式各样的法,他都不拒绝,他就应你的希望来成就你现世的安乐。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蕅益大师说,菩萨的说法是采取两个原则: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男子,心中好乐佛法,也愿意去奉持佛陀的五戒,但是他不能够舍离世俗的生活。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优婆塞的身,来宣说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使令他能够成就优婆塞的身。优婆塞翻成汉语叫近事男,亲近、承事三宝之男子。
前面是讲男众,这个地方是讲女众。这个女众欢喜保持处女之身,而且不求侵暴。也就是说,乃至于她受到外在暴力的逼迫也不会顺从,她对这一点特别地要求。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童女身,来宣说清净贞洁之法,使令她快速地成就。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前面这一段是讲到成就天人众之愿,这以下是成就人道众生之愿。
“帝王德业”这句话我们要再解释一下。你要能够统领大众,是要有一点德行的,不是你福报大就能够统领大众,不是这样。你福报大,你可以做一个大富长者,但是你要统理大众,要有一种德行。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有一种好乐,喜欢谈说古今的嘉言典章来垂训于后世,而且在个人的修学方面能够深处尘劳而不染世欲,以道自居。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能够现出居士身,来宣说清心寡欲、以道修身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这个居士之身。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个希望,希望来生能够成就这世间的国王,统理一国的众生。这个时候当然他也跟菩萨祈求。菩萨就在彼前现人王身,而为宣说五戒十善以及帝王德业之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有一种特别的好乐,欢喜保持童真不坏,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童男身,而宣说固精养气之法,使令他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一个是我们身心有灾难,忆念观世音菩萨,忆念地藏王菩萨,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放光以神通力来加持我们,但是没有为我们说法。这是第一种,他只是现神通。这样子对我们的加持是一种暂时的消除灾难,但是我们的观念没改变。我们的思考模式没有改变,我们未来的果报当然就没有改变。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是不能帮你改变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想做,佛菩萨就帮你改变,不是。这个地方的经文是说,你很想改变,但是你有障碍;你真的是产生这样的觉悟:我一定要改变,我来生一定要成就什么,你心中有很强烈的希望,这个时候佛菩萨就现前,为你说法,改变你的思考模式,改变你的行为,结果你的因缘改变了。当然,你的希望是各式各样,佛菩萨满足你的愿也就各式各样。
有一个男子,他心中一方面好乐修学佛法,一方面厌弃世俗的杂染的生活,好乐过出家寂静的生活,而且也欢喜奉持佛陀所制的种种戒律。观世音菩萨面对这样的因缘,就现出比丘身,来宣说戒定慧三学之法,使令他快速成就。
所以这个帝王的德业包括至少是两个:第一个,你要会知人善用;第二个,要有情有义。这种德行具足了,你来生就有可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所以,你的果报是跟你内心的状态有关系的。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的希望是治理国家的政务,而且他能够很清楚地剖析种种的冤屈,决断是非,很适合做省长或者县长(我们讲“邦”,邦是比较大的国土,就是省长,邑就是县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在彼前,现宰官身,而为宣说修身齐家、护国爱民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所以我们要知道,感应道交,你的心力跟佛力,你的心力永远是主动。你一定是从心灵当中释放一种强烈的希求的磁场出来,佛菩萨法身的功德才能够启动,以心力来带动佛力,或者说以心力来感应佛力。这个地方的经文完全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密令将来成就无上菩提。菩萨说法有一个特点,他会把无上菩提的道法放在安乐的果报当中。比方说,你今天听外道说法,外道也讲五戒,讲十善法,但是你听外道讲法以后,你内心的种子大概就是
] 这个道理跟前面一样,只是说一个是现出比丘身,一个是比丘尼身,所宣说的都是离染清净的戒定慧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一种女众,她内心有一种兴趣好乐,“内政立身,以修家国”。内政指的是家中的事务,包括她很喜欢去孝养长辈、教育子女;立身指的是她内心当中对于女众的四德(我们讲三从四德),这个四德包括勤劳、俭朴、贞洁、幽静,以这四种德来立身,乃至于以这四德来作为齐家治国之本。她一方面孝养长辈、教育子女,一方面以勤劳、俭朴、贞洁、幽静之德要求自己来齐家治国。她内心当中对于这样的法特别的好乐,她一听到这样的法就起大欢喜。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家庭主妇之身,乃至于一国夫人的皇后之身,或者是命妇、大家(命妇指受过皇上封赏的女众,大家是一个大家族的主妇),来宣说端庄娴淑、三从四德之法,使令她快速地成就。
这一部分都是讲到人道的安乐果报。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当然,这个希望是怎么来的?跟你的智慧有关系。听闻佛法,如理思惟,产生抉择。所有的希望都是经过我们对生命的抉择而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听经?就是提升你的见地。你有这种见地,你就有这种希望,这种理想抱负,那么佛菩萨就满你的愿。这个地方说明这样一个差别的因缘。
有一类的众生,他好乐种种的数术(第一个“数”是指的天文地理、阴阳五行这一部分,第二个“术”是指医卜命相、书画符咒这一部分),而且他日常的生活当中是爱乐调养色身以延年益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婆罗门身,来宣说调气炼丹之法,使令他能快速成就。他有这种希望,菩萨就满他的愿。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个善知识,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众生跟佛菩萨之间的互动,好像小孩子跟母亲一样。他说,小孩子在哭,大人就会过来。他要不哭,大人不过来。你好好的,佛菩萨没办法帮助你。小孩子有祈求,但不能讲话,只好用哭的。你哭的时候,佛菩萨,这个母亲,就拿一个糖果给你吃。欸,你满足了,那就好了。他给你一个糖果,你继续哭,看这个事情还不行,他拿一个蛋糕给你。你又继续哭,佛菩萨最后就把摩尼宝珠给你。所以,感应取决于你心中有多大的希望。你看你愿意做一个小小的国王,你愿意做一个天王,你愿意做一个摩醯首罗天王,佛菩萨就跟你讲你相应的法。就是说,其实我们的生命还是自己决定的,你希望变成什么样的结果,是你自己的希望决定的。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我亲近过很多老和尚,有些老和尚很会修行,福报也很大,但是不见得适合领众;但是有些老和尚福报很大,也非常会领众。这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忏公师父。我觉得他老人家有两种德行是不得了的:第一个,他非常地知人善用。一个领导者,其实你不必有太高的能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人是什么能力,可以放在什么位置,要知人而且要去善用。忏公师父有这种德行,他很清楚地知道你的优点在哪里,你适合做什么事情。第二个,领导者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情有义。老人家对于手下的干部,只要有功的,他不吝惜重重地犒赏,使令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一个领导者,你不一定要很聪明,但是你一定要有情有义。
所以你看,菩萨戒里面提到一个观念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不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说我不受菩萨戒,我也能够断恶、修善、度众生。但这个地方有很大不同。其中一点不同,你受了菩萨戒,产生这个菩提的愿望,你做事情是以愿望来做事情,你有菩提心,“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所以,为什么受菩萨戒的人很容易得到佛菩萨的感应加持?因为他有那种强烈的希求无上菩提的愿望。
这个道理一样,只是说前面一个是优婆塞身,所现的身是不一样。一个是近事男身,一个是近事女的身,说的法都是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种希望,希望能够去管理、统筹同一族姓生活的事务,而且他希望在世间受到人民的恭敬跟爱戴。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长者之身,来宣说怎么去布施众生,仁民爱物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第二个就是说,这个众生,他心中有很强烈的希望,他在忆念菩萨圣号的时候,不只是要解决一时的灾难,他对来生是有一种期待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招感菩萨现身为他说法。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为人主,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佛菩萨对众生的加持力应该是分成两部分: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第一个是宣说权法,就是善巧方便之法,使令我们能够成就现世的安乐。观世音菩萨是证得圆通的法身大士,但是你希望学各式各样的法,他都不拒绝,他就应你的希望来成就你现世的安乐。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蕅益大师说,菩萨的说法是采取两个原则: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男子,心中好乐佛法,也愿意去奉持佛陀的五戒,但是他不能够舍离世俗的生活。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优婆塞的身,来宣说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使令他能够成就优婆塞的身。优婆塞翻成汉语叫近事男,亲近、承事三宝之男子。
前面是讲男众,这个地方是讲女众。这个女众欢喜保持处女之身,而且不求侵暴。也就是说,乃至于她受到外在暴力的逼迫也不会顺从,她对这一点特别地要求。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童女身,来宣说清净贞洁之法,使令她快速地成就。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前面这一段是讲到成就天人众之愿,这以下是成就人道众生之愿。
“帝王德业”这句话我们要再解释一下。你要能够统领大众,是要有一点德行的,不是你福报大就能够统领大众,不是这样。你福报大,你可以做一个大富长者,但是你要统理大众,要有一种德行。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有一种好乐,喜欢谈说古今的嘉言典章来垂训于后世,而且在个人的修学方面能够深处尘劳而不染世欲,以道自居。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能够现出居士身,来宣说清心寡欲、以道修身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这个居士之身。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个希望,希望来生能够成就这世间的国王,统理一国的众生。这个时候当然他也跟菩萨祈求。菩萨就在彼前现人王身,而为宣说五戒十善以及帝王德业之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有一种特别的好乐,欢喜保持童真不坏,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童男身,而宣说固精养气之法,使令他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一个是我们身心有灾难,忆念观世音菩萨,忆念地藏王菩萨,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放光以神通力来加持我们,但是没有为我们说法。这是第一种,他只是现神通。这样子对我们的加持是一种暂时的消除灾难,但是我们的观念没改变。我们的思考模式没有改变,我们未来的果报当然就没有改变。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是不能帮你改变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想做,佛菩萨就帮你改变,不是。这个地方的经文是说,你很想改变,但是你有障碍;你真的是产生这样的觉悟:我一定要改变,我来生一定要成就什么,你心中有很强烈的希望,这个时候佛菩萨就现前,为你说法,改变你的思考模式,改变你的行为,结果你的因缘改变了。当然,你的希望是各式各样,佛菩萨满足你的愿也就各式各样。
有一个男子,他心中一方面好乐修学佛法,一方面厌弃世俗的杂染的生活,好乐过出家寂静的生活,而且也欢喜奉持佛陀所制的种种戒律。观世音菩萨面对这样的因缘,就现出比丘身,来宣说戒定慧三学之法,使令他快速成就。
所以这个帝王的德业包括至少是两个:第一个,你要会知人善用;第二个,要有情有义。这种德行具足了,你来生就有可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所以,你的果报是跟你内心的状态有关系的。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的希望是治理国家的政务,而且他能够很清楚地剖析种种的冤屈,决断是非,很适合做省长或者县长(我们讲“邦”,邦是比较大的国土,就是省长,邑就是县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在彼前,现宰官身,而为宣说修身齐家、护国爱民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所以我们要知道,感应道交,你的心力跟佛力,你的心力永远是主动。你一定是从心灵当中释放一种强烈的希求的磁场出来,佛菩萨法身的功德才能够启动,以心力来带动佛力,或者说以心力来感应佛力。这个地方的经文完全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密令将来成就无上菩提。菩萨说法有一个特点,他会把无上菩提的道法放在安乐的果报当中。比方说,你今天听外道说法,外道也讲五戒,讲十善法,但是你听外道讲法以后,你内心的种子大概就是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钦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