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讲】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钦予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刚开始你在面对生活的所缘境的时候,你第一个用以观照的智慧,就是达妄本空。这个空观所破除的是一种虚妄相的执着。这个虚妄相是什么呢?就包括了六根六尘六识。你看我们的六根,有见闻嗅尝觉知六种相状,乃至于六尘六识都各有各的相状。这六个相状要产生作用,必须要根尘识的和合。比方说我的眼根要看到色尘才能够产生眼识,这个相状才能够如实地表现在我的心中;如果这个根消失了或者尘消失了,那么这个识也就消失了。所以根尘识这三个,如果一个消失,其他两个就共同消失。所以,相状的产生,必须根尘识要同时具足,就是我们所说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们宇宙间的身心世界,所谓的根尘识,会在我们生命里面出现,要假借因缘和合的力量。从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是缘起无自性的。所以,达妄本空就是空掉这个相状的一种自性的执取,因为它是因缘和合才有的。
所以,在本经当中的修学,我们要掌握两个原则:前半段是达妄本空,是对生命实体的一种否定,这是空观,来否定我们对于这种假相的执取。假观是把这一念的清净的本性加以肯定,它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它就是所谓的不空如来藏,这是假观。所以,我们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等于是先否定生命的实体,然后再加以肯定,一念心性就是佛性,先否定再肯定,是这样的一个差别。
这个地方就产生一个问题了。当时他身为一个比丘僧,在屋室当中安心坐禅修学水观。这个时候他有一个弟子,就在窗外顺着这个窗口看见他室内只有一滩的清水,普遍地现在屋室当中,其他就了无所见了。这个地方就是说,这个菩萨月光童子水观成就以后,一入定他身体就消失掉,就出现一滩的水,他对这个水基本上是有执着的。他的功德是这样子。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就突然间感到心口非常疼痛,犹如舍利弗遭受违害鬼的打击一般。舍利弗尊者过去在山中打坐曾遇到违害鬼,违害鬼打他头部一巴掌,结果他出定以后头部也是疼痛。于是月光童子就思惟,我现在已经证得阿罗汉道(我们前面说过,他已经成就我空真如,而且已经远离业障的病缘,身为阿罗汉他已经没有业障所产生的突发性的病,他只有四大不调之病),那么我已经没有业障之病,也不是四大不调,怎么会突然间有这样的一种心痛呢?难道说我退失了阿罗汉道吗?因为这一种身心的障碍,他产生了疑惑。
这个时候,他既然有疑惑了,就取一片的小瓦砾投在水当中,结果刺激了水而产生声音。他这个时候就确定,哦,这个水是真的水。因为他这个时候不知道这个水是真是假,所以他这个石头一丢进去产生一种波浪,这个时候他确定,哦,这果然是一个水。他就左右顾盼而去了。
他这个水观的观想,刚开始是先观身体里面的水,再观身体以外的这些世界的水,是这样的次第。刚开始是观内身当中的水性,水的性就是湿性。湿性是没有差别的,这个“无夺”就是没有差别、没有障碍的,怎么说呢?比方说我们身体里面的水,比如鼻涕,这个唾是指的口水,乃至于穷尽全身当中的“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这个津就是我们口中的口水,吞下去的叫作津,没有吞下去、保持在口中的叫作液,是这样子的差别。这个精,精血的精,是在骨髓当中的水叫作精。这个血是在经脉当中的叫作血。乃至于我们的大小便利等等,这么多的水分在我们一身当中可以说是上下循环,一再地往复。这种水在我们身中当然有清浊的差别,比方说我们嘴巴的津液,这个水分相对是比较干净的清净相,而大小便利就是属于污浊相。水的相状的确是有清浊的差别,但是它的湿性是完全相同的。
一般的空观,把这种生命假相的实体空掉以后,大概就所作皆办了。但是本经当中,当我们把假相空掉以后,显出一念的心性,这个时候要知真本有。前面是一种空观的否定,知真本有是一种假观的肯定,你要再一次地肯定这一念的心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当下具足无量的功德。这一点是不共于我们一般的显教大乘,就是所谓的知真本有。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
不过,本经发明否定的部分——达妄本空这一部分比较多,知真本有大概就点到为止。所以,知真本有这种不空如来藏的显发,称性起修、从空出假、广度众生这一部分,经论的描述,在《法华经》《华严经》讲的就相对比较多。本经的重点在于达妄本空,这个地方大家要有所认识。
那么这个水观应该怎么修呢?看第二段。
壬三、月光观水大
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蕅益大师特别强调,“未得无身”,这个身不是指的我们凡夫欲界的五阴身心,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身就是说,月光童子入了禅定以后,他以他的所谓的禅定的力量显出这个水。这个水就是什么?叫定果色,或者叫作定自在所生色。月光童子当初对这个三昧水还是有一点执着,但得我空,但是未证法空,对这个三昧水的法还是有法爱的,所以“未得无身”。这个身是指的什么?是以那个三昧水为身,他当时有这样的执着。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段是月光童子讲到他过去一个修学的因缘。月光童子的意思,这个菩萨的内心特别的柔软,特别的清凉,所以叫作月光;这个菩萨是童真入道,天真无邪,所以叫童子。“月光童子”等于是把菩萨的内心的功德表达出来。
正当月光童子入三昧水的时候,这个童子在窗口看到他的师父房间里面有一滩水,他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之下……这个“无知”古德的解释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他产生疑惑,为什么师父没有在屋里面呢?我明明看到师父走进去的,怎么没有看到师父呢?这第一个无知。第二个无知,为什么屋里面会有这么大滩水呢?他产生两种的疑惑。
达妄本空这样的空观的智慧,其实跟大乘中观的思想是相同的,这个是共于一般显教的大乘。本经当中,作为一个圆顿止观,它不共的地方在哪里呢?在第二段,所谓的知真本有。
我们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从所观境来说,它开展出二十五个圆通的法门,但是从能观的智慧来说,其实只有一种法门。当我们在修正念真如的时候,它的智慧是什么原则呢?蕅益大师说,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就这两个原则。
我在亲近水天佛那个时代,就成就了这种水观。我这个水观的因地修学是“但见其水”。观察水,我看到水的时候不再分别它是什么相状,这个水是波浪的还是平静的,是干净的还是污浊的,这个相状我不再分别了。我只知道这个水就是一个湿性,不管身内之水,不管身外之水,同一湿性。慢慢地我就能够成就这种所谓的三昧水,我入了三昧以后就现出这种水来。但是“未得无身”。
【图一】
我们的修学是从差别当中慢慢去追求它的共同点,所以你看修行人,他越修行越单纯,而世间人是年纪越大越复杂。修行人是越修越单纯,他是在差别当中找到它无差别的体性,是湿性。慢慢把身体的水统一了以后,他就扩大了。“见水身中”,前面是观察身体里面的水。他现在观察世界之外的水,包括什么呢?“浮幢王刹诸香水海”。浮幢王刹这是《华严经》的话,比喻大海当中所显现出来的这些国土、岛屿等等,这些岛屿所依止的香水海。那么外在的海水跟我身体里面的水,其实都是同一湿性。他就这样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观察。
他过去的因缘,是因为亲近水天佛的关系,所以他也就修学水观的法门。这个地方是先把这段因缘标出来。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五十八页。壬三,月光观水大。
这个地方就把他初步的功德描述出来。
这个时候他就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在往昔的恒河沙劫,有一尊佛出现于世间,这尊佛的名称叫作水天佛。在八十八佛里面有这尊佛。这一尊佛基本上在因地也是修学水观而成就圆通的,所以他一路走来也就把自己修学的过程来教诸菩萨还有他的弟子,修学水观而成就大乘的三摩地。这个三摩地,小乘的三摩地是比较偏重在禅定这一部分,而大乘的三摩地都是止中有观的,都有理观在里面。这个地方都是在借事显理的,假借水的因缘来开显佛性,假借火的因缘来开显佛性,而不是停留在这个相本身的禅定而已,到后面就清楚了。
比方说我这个释净界的根尘识,我现在在这个地方出现,产生我的相状、我内心的感受、我的想法,但是等到我往生以后,我现在的色身、我内心的想法、内心的感受,就完全觅之了不可得,它只就是在这一期生命当中的因缘所出现的一个假相。当我们死亡以后,我们今生的根尘识根本就是觅之了不可得,所以我们讲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刹那刹那生灭相续的假相。所以,空观是空掉这个假相的实体,它是无自性的,这叫达妄本空。
这样的观察过程产生一种相对的功德。我们看第三段。
月光童子依止能观的智,我们前面说的空假中三观,以空观来破除执取,以假观来肯定佛性,以中观来加以平衡。所以这个观是指能观的空假中三观,这个水大是所观之境。依止空假中三观来观水大,就能够把我们虚妄的生灭心转成不生灭的如来藏性,是这个意思。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刚开始你在面对生活的所缘境的时候,你第一个用以观照的智慧,就是达妄本空。这个空观所破除的是一种虚妄相的执着。这个虚妄相是什么呢?就包括了六根六尘六识。你看我们的六根,有见闻嗅尝觉知六种相状,乃至于六尘六识都各有各的相状。这六个相状要产生作用,必须要根尘识的和合。比方说我的眼根要看到色尘才能够产生眼识,这个相状才能够如实地表现在我的心中;如果这个根消失了或者尘消失了,那么这个识也就消失了。所以根尘识这三个,如果一个消失,其他两个就共同消失。所以,相状的产生,必须根尘识要同时具足,就是我们所说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们宇宙间的身心世界,所谓的根尘识,会在我们生命里面出现,要假借因缘和合的力量。从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是缘起无自性的。所以,达妄本空就是空掉这个相状的一种自性的执取,因为它是因缘和合才有的。
所以,在本经当中的修学,我们要掌握两个原则:前半段是达妄本空,是对生命实体的一种否定,这是空观,来否定我们对于这种假相的执取。假观是把这一念的清净的本性加以肯定,它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它就是所谓的不空如来藏,这是假观。所以,我们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等于是先否定生命的实体,然后再加以肯定,一念心性就是佛性,先否定再肯定,是这样的一个差别。
这个地方就产生一个问题了。当时他身为一个比丘僧,在屋室当中安心坐禅修学水观。这个时候他有一个弟子,就在窗外顺着这个窗口看见他室内只有一滩的清水,普遍地现在屋室当中,其他就了无所见了。这个地方就是说,这个菩萨月光童子水观成就以后,一入定他身体就消失掉,就出现一滩的水,他对这个水基本上是有执着的。他的功德是这样子。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就突然间感到心口非常疼痛,犹如舍利弗遭受违害鬼的打击一般。舍利弗尊者过去在山中打坐曾遇到违害鬼,违害鬼打他头部一巴掌,结果他出定以后头部也是疼痛。于是月光童子就思惟,我现在已经证得阿罗汉道(我们前面说过,他已经成就我空真如,而且已经远离业障的病缘,身为阿罗汉他已经没有业障所产生的突发性的病,他只有四大不调之病),那么我已经没有业障之病,也不是四大不调,怎么会突然间有这样的一种心痛呢?难道说我退失了阿罗汉道吗?因为这一种身心的障碍,他产生了疑惑。
这个时候,他既然有疑惑了,就取一片的小瓦砾投在水当中,结果刺激了水而产生声音。他这个时候就确定,哦,这个水是真的水。因为他这个时候不知道这个水是真是假,所以他这个石头一丢进去产生一种波浪,这个时候他确定,哦,这果然是一个水。他就左右顾盼而去了。
他这个水观的观想,刚开始是先观身体里面的水,再观身体以外的这些世界的水,是这样的次第。刚开始是观内身当中的水性,水的性就是湿性。湿性是没有差别的,这个“无夺”就是没有差别、没有障碍的,怎么说呢?比方说我们身体里面的水,比如鼻涕,这个唾是指的口水,乃至于穷尽全身当中的“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这个津就是我们口中的口水,吞下去的叫作津,没有吞下去、保持在口中的叫作液,是这样子的差别。这个精,精血的精,是在骨髓当中的水叫作精。这个血是在经脉当中的叫作血。乃至于我们的大小便利等等,这么多的水分在我们一身当中可以说是上下循环,一再地往复。这种水在我们身中当然有清浊的差别,比方说我们嘴巴的津液,这个水分相对是比较干净的清净相,而大小便利就是属于污浊相。水的相状的确是有清浊的差别,但是它的湿性是完全相同的。
一般的空观,把这种生命假相的实体空掉以后,大概就所作皆办了。但是本经当中,当我们把假相空掉以后,显出一念的心性,这个时候要知真本有。前面是一种空观的否定,知真本有是一种假观的肯定,你要再一次地肯定这一念的心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当下具足无量的功德。这一点是不共于我们一般的显教大乘,就是所谓的知真本有。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
不过,本经发明否定的部分——达妄本空这一部分比较多,知真本有大概就点到为止。所以,知真本有这种不空如来藏的显发,称性起修、从空出假、广度众生这一部分,经论的描述,在《法华经》《华严经》讲的就相对比较多。本经的重点在于达妄本空,这个地方大家要有所认识。
那么这个水观应该怎么修呢?看第二段。
壬三、月光观水大
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蕅益大师特别强调,“未得无身”,这个身不是指的我们凡夫欲界的五阴身心,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身就是说,月光童子入了禅定以后,他以他的所谓的禅定的力量显出这个水。这个水就是什么?叫定果色,或者叫作定自在所生色。月光童子当初对这个三昧水还是有一点执着,但得我空,但是未证法空,对这个三昧水的法还是有法爱的,所以“未得无身”。这个身是指的什么?是以那个三昧水为身,他当时有这样的执着。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段是月光童子讲到他过去一个修学的因缘。月光童子的意思,这个菩萨的内心特别的柔软,特别的清凉,所以叫作月光;这个菩萨是童真入道,天真无邪,所以叫童子。“月光童子”等于是把菩萨的内心的功德表达出来。
正当月光童子入三昧水的时候,这个童子在窗口看到他的师父房间里面有一滩水,他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之下……这个“无知”古德的解释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他产生疑惑,为什么师父没有在屋里面呢?我明明看到师父走进去的,怎么没有看到师父呢?这第一个无知。第二个无知,为什么屋里面会有这么大滩水呢?他产生两种的疑惑。
达妄本空这样的空观的智慧,其实跟大乘中观的思想是相同的,这个是共于一般显教的大乘。本经当中,作为一个圆顿止观,它不共的地方在哪里呢?在第二段,所谓的知真本有。
我们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从所观境来说,它开展出二十五个圆通的法门,但是从能观的智慧来说,其实只有一种法门。当我们在修正念真如的时候,它的智慧是什么原则呢?蕅益大师说,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就这两个原则。
我在亲近水天佛那个时代,就成就了这种水观。我这个水观的因地修学是“但见其水”。观察水,我看到水的时候不再分别它是什么相状,这个水是波浪的还是平静的,是干净的还是污浊的,这个相状我不再分别了。我只知道这个水就是一个湿性,不管身内之水,不管身外之水,同一湿性。慢慢地我就能够成就这种所谓的三昧水,我入了三昧以后就现出这种水来。但是“未得无身”。
【图一】
我们的修学是从差别当中慢慢去追求它的共同点,所以你看修行人,他越修行越单纯,而世间人是年纪越大越复杂。修行人是越修越单纯,他是在差别当中找到它无差别的体性,是湿性。慢慢把身体的水统一了以后,他就扩大了。“见水身中”,前面是观察身体里面的水。他现在观察世界之外的水,包括什么呢?“浮幢王刹诸香水海”。浮幢王刹这是《华严经》的话,比喻大海当中所显现出来的这些国土、岛屿等等,这些岛屿所依止的香水海。那么外在的海水跟我身体里面的水,其实都是同一湿性。他就这样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观察。
他过去的因缘,是因为亲近水天佛的关系,所以他也就修学水观的法门。这个地方是先把这段因缘标出来。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五十八页。壬三,月光观水大。
这个地方就把他初步的功德描述出来。
这个时候他就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在往昔的恒河沙劫,有一尊佛出现于世间,这尊佛的名称叫作水天佛。在八十八佛里面有这尊佛。这一尊佛基本上在因地也是修学水观而成就圆通的,所以他一路走来也就把自己修学的过程来教诸菩萨还有他的弟子,修学水观而成就大乘的三摩地。这个三摩地,小乘的三摩地是比较偏重在禅定这一部分,而大乘的三摩地都是止中有观的,都有理观在里面。这个地方都是在借事显理的,假借水的因缘来开显佛性,假借火的因缘来开显佛性,而不是停留在这个相本身的禅定而已,到后面就清楚了。
比方说我这个释净界的根尘识,我现在在这个地方出现,产生我的相状、我内心的感受、我的想法,但是等到我往生以后,我现在的色身、我内心的想法、内心的感受,就完全觅之了不可得,它只就是在这一期生命当中的因缘所出现的一个假相。当我们死亡以后,我们今生的根尘识根本就是觅之了不可得,所以我们讲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刹那刹那生灭相续的假相。所以,空观是空掉这个假相的实体,它是无自性的,这叫达妄本空。
这样的观察过程产生一种相对的功德。我们看第三段。
月光童子依止能观的智,我们前面说的空假中三观,以空观来破除执取,以假观来肯定佛性,以中观来加以平衡。所以这个观是指能观的空假中三观,这个水大是所观之境。依止空假中三观来观水大,就能够把我们虚妄的生灭心转成不生灭的如来藏性,是这个意思。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钦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