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讲】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钦予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真信明了」,这是承前面初信的功德,他对中道实相的信心可以说是俱足成就;「一切圆通」,对身心世界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已经是圆满通达,他对整个当下的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它整个根尘识交互作用当中,他整个根尘识的作用已经不会障碍他坚固的菩提心。如是乃至对无始劫过去未来无始劫当中,他舍掉一个旧的身接受新身,他对内心的烦恼习气,都能分明的现前在一念心性当中;对于整个过去现在未来的烦恼习气,这个善男子都能够忆念而没有忘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善男子」指的是十信位的菩萨,以真方便,他大开圆解以后他称性起修,以空假中三种智慧的方便成就了十信的功德。进一步,心精发晖,因为他前面的智慧又加上禅定,又加上菩萨三聚净戒当帮助,所以使令他的「心精」,他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发晖增长广大;「十用涉入」依止十信所成就戒定慧的功德,涉入于初住的本位。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回向心
发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愿 心
我们看看整个菩萨的阶位,菩萨道的整个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智慧观照。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修行是你自己要修行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你修行。说实在你一个人要跳火坑,谁都救不了你,佛陀在你的旁边也没有用。你看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你跟佛出家都堕三恶道,佛陀也没办法。
「觉明保持」这一段是承前面的护法心而来的;“觉明”,以定来摄持智慧的菩萨,他能够使令「止跟观」两种功德,能够保持不失。进一步他能以「妙力」,“妙力”指的是定慧二力,他可以禅定跟智慧两种功德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他能够回转他佛的慈光,而向自己内心来安住,向自己的心光安住,他佛而回自佛。这种情况就好像两面镜子,他佛跟心佛,佛光跟心光这两个镜子光明相对,彼此互相的对照,两个之间的影子互相的摄入,菩萨的心入佛的心,佛的心也入菩萨的心,名回向心。
戒 心
护法心
“住”对实相理真实安住,破无明证法身,住于真如佛性当中。
慧 心
念 心
“定”指的是菩萨的禅定,“光”指智慧。这个菩萨禅定智慧这两个均等的发明,所以他能够止观的均等,明性深入,对于真如佛性慢慢的深入,而且他惟进无退,名不退心。这地方蕅益大师说:他的“不退”主要是他能够「善修道品」,他把前面戒定的道品又加强,他不像前面的四信,偏重在止观调伏烦恼,他把持戒跟禅定这两部份加强,所以他更加的不退。
这段是什么意思?他的观照力已经超越整个时间相,我们讲这是过去的烦恼、这是现在、未来的烦恼,他能够知道实是古今不离当下的一念,他对整个烦恼的调伏是念念的现前。我们讲法法消归自性,叫「念心住」,也就是说,他整个智慧的观照力更加的深入了,更加的圆通。
【图三】
「心进」的心是定慧二心,定慧二心念念之间,它慢慢的进趣真如而且是安然;这地方“安然”就是任运的成就。前面的定慧均等不是那么的自在,这时候他的定慧能够任运的现前,他禅定当中有智慧,智慧当中有禅定,而且保持不失,对止观的两种功德任运的保持不失。所以可以跟十方如来真如佛性的气分互相的交接,名护法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他的「护法心」护的是什么?护的是真如之法,也就是说,随着他定力的转深,他对真如佛性的护念,更加能够任运自在的现前,叫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前面的菩萨他要保护真如佛性不忘失比较困难,因为定力薄弱;他禅定转深以后,他念念之间就可以把真如佛性在他的妄想心中,慢慢慢慢的相续的保持不失。
「妙圆纯真」是指的前面的信心跟念心,他对于中道实相的智慧,虽然产生信解,但是前面两位还没有真实的纯真,智慧力比较薄弱,还有带一点信仰的成分,到了三信位,他的智慧相对来说比较纯真。所以依止纯真的智慧能够发化无始习气,它慢慢的去融化他三界的思惑,对三界贪瞋的烦恼慢慢的调伏,通一精明,他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一切的烦恼都是一念的妄动熏染而有,当下是无生的。所以他以这种精纯的智慧,念念来观照而进趣真如佛性,叫作「精进心」。「精进心」是有不退的意思,就是他的止观的力量,精而不杂,进而不退,他这时候止观的力量不断的在进步当中,不断的在精纯当中而且开始在调伏烦恼。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前面的十信是修智慧、修禅定、修菩萨的戒法,这时候用十信里面所累积戒定慧的功德,慢慢的涉入初住的本位,而圆满成就一心真如,名发心住。发什么心呢?发起一念的清净心,也就是说他整个无明黑暗当中,他出现了一丝的光明,正式的破一品的无明,就是发心住。「心精发晖」指的是空假中三观,他以空观来破见思惑成就般若德,以假观来破尘沙惑成就解脱德,中观破无明惑成就法身德;空假中三观转三障而为三德。
「回向心」蕅益大师说:他从自他不二当中建立了回向,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照当中,回转他佛的功德而趋向于自佛。这地方的回向是回向「真如法性」,把一切三宝的功德回向一念的真如佛性,把外在的三宝回归到内在的三宝,叫回向心。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整个十信当中,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说:初信到七信,是先观真谛之理,到七信的时候断了四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所以在初信到七信,是念念观照随缘不变的真谛之理,到八九十的时候是观俗谛理,破尘沙惑修假观,再观不变随缘的妙用。所以他整个修学当中,主要是先成就真谛,再成就俗谛。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心精现前」指前面的精进心,承前面而来。他的精纯的智慧念念的现前,而且能够把心中的智慧,把贪瞋痴转化成智慧,名「慧心住」,转烦恼为菩提。我们看前面的信心跟念心这两个智慧,主要是要改变思想,改变见惑,到了真实调伏烦恼,是在精进心跟慧心这两个,烦恼融化成智慧。到这个地方都是属于智慧所收摄,后面的定心、不退心、护法心跟回向心,他就产生禅定了。
「心光密回」自己的心光跟佛光,冥冥当中彼此感应道交。为什么叫“密”呢?他的感应道交,他自己的心光跟佛光彼此间的互相摄入,互相感应的时候,是别人所不知道的,所以叫作「密」。在心光跟佛光彼此感应当中,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什么加持呢?常凝不动,清净微妙的大乘的戒体,他得到诸佛菩萨所受大乘三聚净戒的戒体。这戒体指的是本元自性清净,所以他能够安住在真如无为的戒体当中,得无遗失,对于整个持戒的功德没有一念的妄失,他的念头不落于有为,名戒心住。如果以真如为戒体的,那一念的妄动就算犯戒,因为你违背了戒体,真如本来就没有妄动。前面的初四信叫作「智慧」,第五到第八是「禅定」,这个地方是讲持戒,大乘的戒体生起了。
这是十信位,初信的菩萨的三种功德,清净力、坚固力、增上力。
精进心
定 心
辛一、明十住
你整个修行是你自己愿意修行,我自己愿意断恶,我自己愿意修善,我自己愿意度众生。那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你来自于觉悟,你内心觉悟了以后,你主动的去断恶修善,主动的去修学圣道。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你自己可以改变,别人不能帮你改变。
“执持”,菩萨开始加修禅定,前面的定可能是欲界定或未到地定,这时候他加强禅定的力量来执持前面这个精纯的智慧,使令这个智慧因为禅定寂静力量的摄持,使令这个智慧更加的周遍圆满、更加的寂静。「寂妙常凝」,前面的周遍寂湛是讲禅定帮助智慧,这地方讲智慧也帮助禅定,智慧摄持禅定,使令禅定更加的坚固,名定心住。古德说前面的四信,基本上是慧多定少,到了第五信以后,他才慢慢的把不足的定力慢慢的补强。
不退心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庚三、分证转依号(分五:辛一、明十住。辛二、明十行。辛三、明十向。辛四、明十地。辛五、明等觉)前面的相似,其实他没有真正的证入真如佛性,虽然观照力很强,断除了见思烦恼,但是他只是相似的证入,没有真正的证入,有那个相貌,但是没有真实的证入。要一直到分证,真实的分破一品的无明,分证一分法身。这时候他转依,转相似的阶位而依止分证的阶位,叫「转依」。分五段:一、明十住。二、明十行。三、明十向。四、明十地。五、明等觉。
「住戒自在」他安住在大乘的戒体能够任运的现前,而且他依止戒定慧的功德,身心世界游于十方国土,所去随愿,他到哪一个国土去,他心中有任何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都能够自在的成就,叫作愿心住。他整个十信,整个转凡成圣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菩萨的功德先成就智慧。你看“四信”,他完全是观照自己的心念,从五到八的时候他再加修禅定,以定力来帮助智慧,最后成就大乘的无作戒体,最后成就他菩萨的广大愿望,他的十信是这样。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真信明了」,这是承前面初信的功德,他对中道实相的信心可以说是俱足成就;「一切圆通」,对身心世界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已经是圆满通达,他对整个当下的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它整个根尘识交互作用当中,他整个根尘识的作用已经不会障碍他坚固的菩提心。如是乃至对无始劫过去未来无始劫当中,他舍掉一个旧的身接受新身,他对内心的烦恼习气,都能分明的现前在一念心性当中;对于整个过去现在未来的烦恼习气,这个善男子都能够忆念而没有忘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善男子」指的是十信位的菩萨,以真方便,他大开圆解以后他称性起修,以空假中三种智慧的方便成就了十信的功德。进一步,心精发晖,因为他前面的智慧又加上禅定,又加上菩萨三聚净戒当帮助,所以使令他的「心精」,他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发晖增长广大;「十用涉入」依止十信所成就戒定慧的功德,涉入于初住的本位。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回向心
发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愿 心
我们看看整个菩萨的阶位,菩萨道的整个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智慧观照。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修行是你自己要修行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你修行。说实在你一个人要跳火坑,谁都救不了你,佛陀在你的旁边也没有用。你看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你跟佛出家都堕三恶道,佛陀也没办法。
「觉明保持」这一段是承前面的护法心而来的;“觉明”,以定来摄持智慧的菩萨,他能够使令「止跟观」两种功德,能够保持不失。进一步他能以「妙力」,“妙力”指的是定慧二力,他可以禅定跟智慧两种功德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他能够回转他佛的慈光,而向自己内心来安住,向自己的心光安住,他佛而回自佛。这种情况就好像两面镜子,他佛跟心佛,佛光跟心光这两个镜子光明相对,彼此互相的对照,两个之间的影子互相的摄入,菩萨的心入佛的心,佛的心也入菩萨的心,名回向心。
戒 心
护法心
“住”对实相理真实安住,破无明证法身,住于真如佛性当中。
慧 心
念 心
“定”指的是菩萨的禅定,“光”指智慧。这个菩萨禅定智慧这两个均等的发明,所以他能够止观的均等,明性深入,对于真如佛性慢慢的深入,而且他惟进无退,名不退心。这地方蕅益大师说:他的“不退”主要是他能够「善修道品」,他把前面戒定的道品又加强,他不像前面的四信,偏重在止观调伏烦恼,他把持戒跟禅定这两部份加强,所以他更加的不退。
这段是什么意思?他的观照力已经超越整个时间相,我们讲这是过去的烦恼、这是现在、未来的烦恼,他能够知道实是古今不离当下的一念,他对整个烦恼的调伏是念念的现前。我们讲法法消归自性,叫「念心住」,也就是说,他整个智慧的观照力更加的深入了,更加的圆通。
【图三】
「心进」的心是定慧二心,定慧二心念念之间,它慢慢的进趣真如而且是安然;这地方“安然”就是任运的成就。前面的定慧均等不是那么的自在,这时候他的定慧能够任运的现前,他禅定当中有智慧,智慧当中有禅定,而且保持不失,对止观的两种功德任运的保持不失。所以可以跟十方如来真如佛性的气分互相的交接,名护法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他的「护法心」护的是什么?护的是真如之法,也就是说,随着他定力的转深,他对真如佛性的护念,更加能够任运自在的现前,叫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前面的菩萨他要保护真如佛性不忘失比较困难,因为定力薄弱;他禅定转深以后,他念念之间就可以把真如佛性在他的妄想心中,慢慢慢慢的相续的保持不失。
「妙圆纯真」是指的前面的信心跟念心,他对于中道实相的智慧,虽然产生信解,但是前面两位还没有真实的纯真,智慧力比较薄弱,还有带一点信仰的成分,到了三信位,他的智慧相对来说比较纯真。所以依止纯真的智慧能够发化无始习气,它慢慢的去融化他三界的思惑,对三界贪瞋的烦恼慢慢的调伏,通一精明,他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一切的烦恼都是一念的妄动熏染而有,当下是无生的。所以他以这种精纯的智慧,念念来观照而进趣真如佛性,叫作「精进心」。「精进心」是有不退的意思,就是他的止观的力量,精而不杂,进而不退,他这时候止观的力量不断的在进步当中,不断的在精纯当中而且开始在调伏烦恼。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前面的十信是修智慧、修禅定、修菩萨的戒法,这时候用十信里面所累积戒定慧的功德,慢慢的涉入初住的本位,而圆满成就一心真如,名发心住。发什么心呢?发起一念的清净心,也就是说他整个无明黑暗当中,他出现了一丝的光明,正式的破一品的无明,就是发心住。「心精发晖」指的是空假中三观,他以空观来破见思惑成就般若德,以假观来破尘沙惑成就解脱德,中观破无明惑成就法身德;空假中三观转三障而为三德。
「回向心」蕅益大师说:他从自他不二当中建立了回向,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照当中,回转他佛的功德而趋向于自佛。这地方的回向是回向「真如法性」,把一切三宝的功德回向一念的真如佛性,把外在的三宝回归到内在的三宝,叫回向心。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整个十信当中,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说:初信到七信,是先观真谛之理,到七信的时候断了四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所以在初信到七信,是念念观照随缘不变的真谛之理,到八九十的时候是观俗谛理,破尘沙惑修假观,再观不变随缘的妙用。所以他整个修学当中,主要是先成就真谛,再成就俗谛。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心精现前」指前面的精进心,承前面而来。他的精纯的智慧念念的现前,而且能够把心中的智慧,把贪瞋痴转化成智慧,名「慧心住」,转烦恼为菩提。我们看前面的信心跟念心这两个智慧,主要是要改变思想,改变见惑,到了真实调伏烦恼,是在精进心跟慧心这两个,烦恼融化成智慧。到这个地方都是属于智慧所收摄,后面的定心、不退心、护法心跟回向心,他就产生禅定了。
「心光密回」自己的心光跟佛光,冥冥当中彼此感应道交。为什么叫“密”呢?他的感应道交,他自己的心光跟佛光彼此间的互相摄入,互相感应的时候,是别人所不知道的,所以叫作「密」。在心光跟佛光彼此感应当中,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什么加持呢?常凝不动,清净微妙的大乘的戒体,他得到诸佛菩萨所受大乘三聚净戒的戒体。这戒体指的是本元自性清净,所以他能够安住在真如无为的戒体当中,得无遗失,对于整个持戒的功德没有一念的妄失,他的念头不落于有为,名戒心住。如果以真如为戒体的,那一念的妄动就算犯戒,因为你违背了戒体,真如本来就没有妄动。前面的初四信叫作「智慧」,第五到第八是「禅定」,这个地方是讲持戒,大乘的戒体生起了。
这是十信位,初信的菩萨的三种功德,清净力、坚固力、增上力。
精进心
定 心
辛一、明十住
你整个修行是你自己愿意修行,我自己愿意断恶,我自己愿意修善,我自己愿意度众生。那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你来自于觉悟,你内心觉悟了以后,你主动的去断恶修善,主动的去修学圣道。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你自己可以改变,别人不能帮你改变。
“执持”,菩萨开始加修禅定,前面的定可能是欲界定或未到地定,这时候他加强禅定的力量来执持前面这个精纯的智慧,使令这个智慧因为禅定寂静力量的摄持,使令这个智慧更加的周遍圆满、更加的寂静。「寂妙常凝」,前面的周遍寂湛是讲禅定帮助智慧,这地方讲智慧也帮助禅定,智慧摄持禅定,使令禅定更加的坚固,名定心住。古德说前面的四信,基本上是慧多定少,到了第五信以后,他才慢慢的把不足的定力慢慢的补强。
不退心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庚三、分证转依号(分五:辛一、明十住。辛二、明十行。辛三、明十向。辛四、明十地。辛五、明等觉)前面的相似,其实他没有真正的证入真如佛性,虽然观照力很强,断除了见思烦恼,但是他只是相似的证入,没有真正的证入,有那个相貌,但是没有真实的证入。要一直到分证,真实的分破一品的无明,分证一分法身。这时候他转依,转相似的阶位而依止分证的阶位,叫「转依」。分五段:一、明十住。二、明十行。三、明十向。四、明十地。五、明等觉。
「住戒自在」他安住在大乘的戒体能够任运的现前,而且他依止戒定慧的功德,身心世界游于十方国土,所去随愿,他到哪一个国土去,他心中有任何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都能够自在的成就,叫作愿心住。他整个十信,整个转凡成圣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菩萨的功德先成就智慧。你看“四信”,他完全是观照自己的心念,从五到八的时候他再加修禅定,以定力来帮助智慧,最后成就大乘的无作戒体,最后成就他菩萨的广大愿望,他的十信是这样。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钦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