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小仙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我不是小仙女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由于找不到自己家的房子,一股可怕的念头再次袭来,把王老师击蒙。
目前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和一个高中生,摆在嫂子面前的是相当沉重的担子,但是每个月初,嫂子必会按时把生活费寄给王老师的。
失去了亲人后,嫂子变得更加要强了,虽然“亲人们”生前对嫂子的态度令村里人唏嘘不已。
在高中期间,王老师省吃俭用,由于课时繁重,因此也没有时间勤工俭学。在面对高中的学习时,王老师已经明显感到相当的吃力。
仅管闹矛盾受气,嫂子仍辛苦劳作养活家人,任劳任怨,甚至有时还会自责,怪自己生不出儿子。
王老师毫不犹豫的脱下衣服和鞋子,往自己家的方向游去。
王老师是早年间为数不多的走出村子的秀才之一。在这个村里,但凡能初中毕业,就已算是个秀才级别的知识分子了。像小明那样“准”大学生绝对是个进士。
长时间的思考似乎使王老师有些感悟,“什么狗屁平等、公平,有些人的起点就已经是别人的终点了,这四个字的存在根本上就是个伪命题,什么‘All n are created equal’,就是扯淡!”
就是这几句简单的对话,平淡而富有浓烈的亲情,它可能随时出现在王老师的生活里。
他似乎的确来到了熟悉的巷口,但是水面上没有发现任何一栋房子,都被洪水淹没了。
两个星期后,洪水退去,王老师看到家里的房子早已倒塌,残墙碎砖瘫倒了一地。
正在此时,村支书和几个壮实的汉子划着一条小木船来到他身边。在支书的命令下,几个壮汉轻松的把王老师强行拖上了船。王老师双膝一弯累瘫在船上……
痛苦与绝望的情绪紧绷了两天后,王老师终于哭了出来。嫂子不停地安慰着他,并把自己以及三个孩子的“幸运”告诉了王老师。
当王老师在县城初三快毕业,并且很快将参加中考时,碰巧发生了多年不遇的洪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当然也包括王老师的老家。
看到村里人对王老师一家的态度明显的变化,嫂子更加坚定当初自己的决定——不管条件再苦也要供王老师上大学,在大城市找个工作,让那些村里人更加服气,自己即便成了寡妇,也不能让别人小瞧了自己。
父母和哥哥、嫂子和三个侄女的面孔不停地在脑海里忽近忽远。王老师并没有哭,其实坚强的外表下,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假也没请,就直接奔向汽车站,坐车赶回了老家。
王老师已经很努力了,对比同班其他同学时会发现,别人学习时间没自己多,而且上课时也相当随意。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总会让王老师的努力与信心备受打击。对此,王老师有些动摇了,经常思考这类问题,作为农村里的孩子,自己的“资质”不如城里人吧……偶尔也非常羡慕城里同学的家庭条件以及他所谓的“资质”。
“呀,什么时候进来的,赶紧进屋里吧,我把猪圈清理一下,没啥活了,我一会就扫完了。”
在急迫的心情下,王老师刚跳下班车就朝着进村的路狂奔。
站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王老师觉得身上的担子减轻了不少,此时刚好看到嫂子正在猪圈打扫猪粪,正要给嫂子打个招呼,突然发现嫂子的头上已经有了一丝丝的白发,在阳光的照射下忽隐忽现。嫂子的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望着嫂子瘦削的背影,像极了自己的母亲。
自从嫂子和大哥结婚后,连生三个女孩。对于男孩的渴望,作为婆婆的母亲是最强烈的。婆媳之间少不了的矛盾,而大哥也因此事总是找茬,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和大嫂大吵大闹,拳脚相加,平时也不管三个孩子的事。
“嫂子,今天休假一天,我回来看看,有啥需要帮忙的吗?”
显然,王老师的确成熟了,他需要适当的妥协,没有刻意的伪装和逞能,只有发自内心的责任与担当,一切的变化都悄悄地,一点一点地,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路还没跑多远就看见了洪水漫到了路上,挡住了王老师的步伐,王老师心情因眼前的事实变得更沉重了,本来在车上,他还是抱有一点幻想的,可能是家人在某个地方躲避洪水,由于没被找到而被确认为失踪遇难,失踪的话就说明还有生还的可能。
王老师愣在那里,他看到墙角下还有一把满是污泥的铁锹,抓起来便开始挖砖块,砖块因泡了太久,一铲即碎。
记得那年老家发了洪水,不久便有同乡的校友告诉王老师,他的家人都在那场洪灾中遇难了。
年仅十几岁的王老师似乎瞬间变成了悲剧中的男主角,他的心脏不停地猛烈地跳动着,仿佛要冲破胸腔。
王老师作为小叔子只能默默的为嫂子的境遇难过,他不敢也没有能力来参与此事,虽然他很想把生理常识告诉家里人——生男孩还是女孩关键在于男性,但是王老师选择了沉默,因为从小到大,在面对家里的任何事时,父母和大哥是不会让他参与的,他只是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专心考大学,不要因为其他的事分心。
可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因为自己的牢骚和借口就放弃几乎不管是村里人还是城里人都选择的主流吗?对于那些打算,自己真的有那么大的把握吗?自己的选择简直就成了一个赌徒的选择,赌注都压在了嫂子的肩上。
有时在政治课上,王老师也会从哲学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公平?新闻上,世界上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领袖级人物都会说到怎样解决各种各样的平等问题和公平问题。
洪灾过后,房舍开始重建,村里人都开始慢慢地恢复到了之前井井有条的生活方式。嫂子并没有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而是留了下来,并决定撑起这个家。
王老师心头一紧,眼泪不停的在眼眶里左冲右突。王老师漠然的低下了头。他本来想把自己的“坚定”的打算告诉嫂子,把自己对家人的体己展现给嫂子,不管嫂子高兴不高兴,自己已经能为家里分担些什么了,自己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可以尽一些义务了。
王老师很是理解嫂子的辛苦,立志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他们似乎已在心里达成了默契,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站在尸体面前,王老师很快发现了父母和大哥。身上全是泥,脸色乌青发紫……王老师不想再看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想回到那块曾经是他的家的地方继续挖,因为所有尸体中并没有嫂子和三个侄女。当他刚要转身离开,晕眩感突然发作,又瘫倒了。
而此刻,它是王老师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思想斗争后出现的,因此也更显得非比寻常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对话。
王老师开始把思考转移到非常现实的生活方面,即便考上大学还要继续学四年,很多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挣钱,我还是来自农村的娃,自己几斤几两还不知道。与其上四年大学也挣不到钱,还不如放弃大学,直接找工作不就完了。考虑到此,心中便有了一个坚定的打算。
王老师在嫂子的再三劝说下继续上学,并顺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村里人都对王老师一家刮目相看,村里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人能考上高中了,而且是县重点高中。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猜到——这就是后来小明上的“准”省重点中学(如果理解成“候补”省重点,也是没毛病,不跑题的,老铁们!)
每当收到嫂子寄来的钱,王老师总是很伤心很纠结。每当看到自己的试卷,当初的理想都似乎成为了幻想。
王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白发犹如一根根钢钎狠狠地扎进了自己的心里,嫂子的白发是为了什么,现在放弃了,那些白发还能恢复吗?所有的一切都白费了,那些嫂子辛苦攒下的钱变成了习题册,练习本,数不清的中性笔……一切都白费了。
所有人都在注视这灯塔,这灯塔,它几乎成为所有人的选择,假如无视它,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初衷,也背叛了他对嫂子的承诺,也彻底毁灭了嫂子的希望,它已经不仅仅是嫂子的希望,而是撑起这个家的希望了。
和小明的境遇比起来,王老师当年的求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在发生了很多事情后,王老师差点放弃了学业,做一个打工仔。简单点说,就是命运给王老师狠狠地“摆了一道”。
王老师刚要起来,突然嫂子带着三个侄女进来了。在经历了如此生与死的考验后,能看见久违的亲人是多么的令人欣喜和慰藉的事情。
当王老师醒来时,他已经躺在临时搭建的医护帐篷里。是救灾人员到了,并把村民们安排暂住在帐篷里。
客观的“准”事实和主观的自我安慰轮流折磨着王老师,他恨不得立马飞到自己家里看个究竟。
当王老师收到这个消息时,心里猛地震了一下,第一个念头“怎么会是我家呢?”第二个反应“我有这么戏剧性的遭遇吗?”第三个则是“真的是全家都遇难了吗?就我一个人活着?”……
真是造化弄人啊。大洪水前,嫂子因与大哥吵架带着几个闺女回了娘家。嫂子一时的“不幸”却给自己和三个孩子带来了“万幸”。
他已经无法想象,假如把这些说给嫂子,哪怕是一点点暗示,嫂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他不敢再想象了。
可是回想到老乡当时严肃的表情时,留给王老师的印象相当深刻,烙印般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至少也要看到尸体吧,还是……此时的王老师已经把这把锹当做寻找希望的唯一的依靠。路过的邻居看到了王老师,急忙制止了他,并告诉他,所有的尸体都被运到了那块高地上,快去看看有没有你家里人。
王老师痛苦的愣在那里,有点犹豫了,他很想放弃之前那些“长大的”“成熟的”打算,他也很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给嫂子说说。
他不停地喊叫父母、哥哥嫂子和他的侄女,并在似乎是自己家的那块区域来回游着,脑子里不停地闪烁着所有家人的身影。
] 由于找不到自己家的房子,一股可怕的念头再次袭来,把王老师击蒙。
目前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和一个高中生,摆在嫂子面前的是相当沉重的担子,但是每个月初,嫂子必会按时把生活费寄给王老师的。
失去了亲人后,嫂子变得更加要强了,虽然“亲人们”生前对嫂子的态度令村里人唏嘘不已。
在高中期间,王老师省吃俭用,由于课时繁重,因此也没有时间勤工俭学。在面对高中的学习时,王老师已经明显感到相当的吃力。
仅管闹矛盾受气,嫂子仍辛苦劳作养活家人,任劳任怨,甚至有时还会自责,怪自己生不出儿子。
王老师毫不犹豫的脱下衣服和鞋子,往自己家的方向游去。
王老师是早年间为数不多的走出村子的秀才之一。在这个村里,但凡能初中毕业,就已算是个秀才级别的知识分子了。像小明那样“准”大学生绝对是个进士。
长时间的思考似乎使王老师有些感悟,“什么狗屁平等、公平,有些人的起点就已经是别人的终点了,这四个字的存在根本上就是个伪命题,什么‘All n are created equal’,就是扯淡!”
就是这几句简单的对话,平淡而富有浓烈的亲情,它可能随时出现在王老师的生活里。
他似乎的确来到了熟悉的巷口,但是水面上没有发现任何一栋房子,都被洪水淹没了。
两个星期后,洪水退去,王老师看到家里的房子早已倒塌,残墙碎砖瘫倒了一地。
正在此时,村支书和几个壮实的汉子划着一条小木船来到他身边。在支书的命令下,几个壮汉轻松的把王老师强行拖上了船。王老师双膝一弯累瘫在船上……
痛苦与绝望的情绪紧绷了两天后,王老师终于哭了出来。嫂子不停地安慰着他,并把自己以及三个孩子的“幸运”告诉了王老师。
当王老师在县城初三快毕业,并且很快将参加中考时,碰巧发生了多年不遇的洪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当然也包括王老师的老家。
看到村里人对王老师一家的态度明显的变化,嫂子更加坚定当初自己的决定——不管条件再苦也要供王老师上大学,在大城市找个工作,让那些村里人更加服气,自己即便成了寡妇,也不能让别人小瞧了自己。
父母和哥哥、嫂子和三个侄女的面孔不停地在脑海里忽近忽远。王老师并没有哭,其实坚强的外表下,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假也没请,就直接奔向汽车站,坐车赶回了老家。
王老师已经很努力了,对比同班其他同学时会发现,别人学习时间没自己多,而且上课时也相当随意。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总会让王老师的努力与信心备受打击。对此,王老师有些动摇了,经常思考这类问题,作为农村里的孩子,自己的“资质”不如城里人吧……偶尔也非常羡慕城里同学的家庭条件以及他所谓的“资质”。
“呀,什么时候进来的,赶紧进屋里吧,我把猪圈清理一下,没啥活了,我一会就扫完了。”
在急迫的心情下,王老师刚跳下班车就朝着进村的路狂奔。
站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王老师觉得身上的担子减轻了不少,此时刚好看到嫂子正在猪圈打扫猪粪,正要给嫂子打个招呼,突然发现嫂子的头上已经有了一丝丝的白发,在阳光的照射下忽隐忽现。嫂子的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望着嫂子瘦削的背影,像极了自己的母亲。
自从嫂子和大哥结婚后,连生三个女孩。对于男孩的渴望,作为婆婆的母亲是最强烈的。婆媳之间少不了的矛盾,而大哥也因此事总是找茬,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和大嫂大吵大闹,拳脚相加,平时也不管三个孩子的事。
“嫂子,今天休假一天,我回来看看,有啥需要帮忙的吗?”
显然,王老师的确成熟了,他需要适当的妥协,没有刻意的伪装和逞能,只有发自内心的责任与担当,一切的变化都悄悄地,一点一点地,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路还没跑多远就看见了洪水漫到了路上,挡住了王老师的步伐,王老师心情因眼前的事实变得更沉重了,本来在车上,他还是抱有一点幻想的,可能是家人在某个地方躲避洪水,由于没被找到而被确认为失踪遇难,失踪的话就说明还有生还的可能。
王老师愣在那里,他看到墙角下还有一把满是污泥的铁锹,抓起来便开始挖砖块,砖块因泡了太久,一铲即碎。
记得那年老家发了洪水,不久便有同乡的校友告诉王老师,他的家人都在那场洪灾中遇难了。
年仅十几岁的王老师似乎瞬间变成了悲剧中的男主角,他的心脏不停地猛烈地跳动着,仿佛要冲破胸腔。
王老师作为小叔子只能默默的为嫂子的境遇难过,他不敢也没有能力来参与此事,虽然他很想把生理常识告诉家里人——生男孩还是女孩关键在于男性,但是王老师选择了沉默,因为从小到大,在面对家里的任何事时,父母和大哥是不会让他参与的,他只是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专心考大学,不要因为其他的事分心。
可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因为自己的牢骚和借口就放弃几乎不管是村里人还是城里人都选择的主流吗?对于那些打算,自己真的有那么大的把握吗?自己的选择简直就成了一个赌徒的选择,赌注都压在了嫂子的肩上。
有时在政治课上,王老师也会从哲学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公平?新闻上,世界上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领袖级人物都会说到怎样解决各种各样的平等问题和公平问题。
洪灾过后,房舍开始重建,村里人都开始慢慢地恢复到了之前井井有条的生活方式。嫂子并没有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而是留了下来,并决定撑起这个家。
王老师心头一紧,眼泪不停的在眼眶里左冲右突。王老师漠然的低下了头。他本来想把自己的“坚定”的打算告诉嫂子,把自己对家人的体己展现给嫂子,不管嫂子高兴不高兴,自己已经能为家里分担些什么了,自己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可以尽一些义务了。
王老师很是理解嫂子的辛苦,立志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他们似乎已在心里达成了默契,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站在尸体面前,王老师很快发现了父母和大哥。身上全是泥,脸色乌青发紫……王老师不想再看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想回到那块曾经是他的家的地方继续挖,因为所有尸体中并没有嫂子和三个侄女。当他刚要转身离开,晕眩感突然发作,又瘫倒了。
而此刻,它是王老师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思想斗争后出现的,因此也更显得非比寻常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对话。
王老师开始把思考转移到非常现实的生活方面,即便考上大学还要继续学四年,很多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挣钱,我还是来自农村的娃,自己几斤几两还不知道。与其上四年大学也挣不到钱,还不如放弃大学,直接找工作不就完了。考虑到此,心中便有了一个坚定的打算。
王老师在嫂子的再三劝说下继续上学,并顺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村里人都对王老师一家刮目相看,村里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人能考上高中了,而且是县重点高中。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猜到——这就是后来小明上的“准”省重点中学(如果理解成“候补”省重点,也是没毛病,不跑题的,老铁们!)
每当收到嫂子寄来的钱,王老师总是很伤心很纠结。每当看到自己的试卷,当初的理想都似乎成为了幻想。
王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白发犹如一根根钢钎狠狠地扎进了自己的心里,嫂子的白发是为了什么,现在放弃了,那些白发还能恢复吗?所有的一切都白费了,那些嫂子辛苦攒下的钱变成了习题册,练习本,数不清的中性笔……一切都白费了。
所有人都在注视这灯塔,这灯塔,它几乎成为所有人的选择,假如无视它,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初衷,也背叛了他对嫂子的承诺,也彻底毁灭了嫂子的希望,它已经不仅仅是嫂子的希望,而是撑起这个家的希望了。
和小明的境遇比起来,王老师当年的求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在发生了很多事情后,王老师差点放弃了学业,做一个打工仔。简单点说,就是命运给王老师狠狠地“摆了一道”。
王老师刚要起来,突然嫂子带着三个侄女进来了。在经历了如此生与死的考验后,能看见久违的亲人是多么的令人欣喜和慰藉的事情。
当王老师醒来时,他已经躺在临时搭建的医护帐篷里。是救灾人员到了,并把村民们安排暂住在帐篷里。
客观的“准”事实和主观的自我安慰轮流折磨着王老师,他恨不得立马飞到自己家里看个究竟。
当王老师收到这个消息时,心里猛地震了一下,第一个念头“怎么会是我家呢?”第二个反应“我有这么戏剧性的遭遇吗?”第三个则是“真的是全家都遇难了吗?就我一个人活着?”……
真是造化弄人啊。大洪水前,嫂子因与大哥吵架带着几个闺女回了娘家。嫂子一时的“不幸”却给自己和三个孩子带来了“万幸”。
他已经无法想象,假如把这些说给嫂子,哪怕是一点点暗示,嫂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他不敢再想象了。
可是回想到老乡当时严肃的表情时,留给王老师的印象相当深刻,烙印般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至少也要看到尸体吧,还是……此时的王老师已经把这把锹当做寻找希望的唯一的依靠。路过的邻居看到了王老师,急忙制止了他,并告诉他,所有的尸体都被运到了那块高地上,快去看看有没有你家里人。
王老师痛苦的愣在那里,有点犹豫了,他很想放弃之前那些“长大的”“成熟的”打算,他也很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给嫂子说说。
他不停地喊叫父母、哥哥嫂子和他的侄女,并在似乎是自己家的那块区域来回游着,脑子里不停地闪烁着所有家人的身影。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青春成长手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我不是小仙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青春成长手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