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子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大叶子酒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他踩着小厮的脊背下地,左右看了看,找到一个稍微熟悉一点儿的面孔:“今天大父可有什么访客?”
谢珘没有吭声,只是点了点头,乖乖地伸出手让阿兄擦他手心的汗。
“三郎君回来了!”
他们的母亲怀上谢珘的时候,已经算是高龄产妇,怀相总是不大好,谢家上下都为此提心吊胆,好不容易生下还算健康的谢珘,也是元气大伤,谢琢当仁不让地挑起了兄长的责任,谢珘年幼的时候就被谢琢哄着抱着。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害怕他。
朱雀大道以东、漳水以北,最靠近宫城的位置,是一片广阔的奢华宅院,王公贵族与世家豪门都聚居在此,紧贴着金水河的是清溪里,以王谢二族为首的世家多居于此,而稍远一些的则是尚冠里,分布着皇亲国戚和王公宅邸。
年少的三郎君停顿了一会儿:“我不会责罚你们,你们中多数人的身契都在五郎君手里,前途命运与五郎君息息相关,若连自己的主君都不放在心上,旁人如何责罚打骂也是无用。”
游廊用光滑的沉香木铺成,路过荷池时,脚下的回廊会应景地随着脚步的轻重快慢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段响廊是谢琢的阿父设计的,后来就逐渐成了其他世家争相效仿的景观。
宅邸以园林水景为基,主人家的院落都依附在不同的景物中,各处造景不同,每季都需要专门的匠人调理风物,游廊蜿蜒向前,可见镂空得当的照壁,粉墙矮檐上悬着恰到好处的嫩绿色迎春枝条,萌黄花朵星星点点缀在其间,随风摇曳,自是一派“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的怡人风光。
小孩五岁上下,一条辫子结在脑后,头脸浑圆,眉心一点朱砂红,玉雪可爱如观音座下童子,浑身裹在边沿絮了雪白绒毛的袄子里,水红的衣裳喜庆大方,上面用密密的针脚绣着金鲤鱼和福寿纹。
谢琢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应和一两句,然后提醒:“碳要冷了。”
谢府的三郎君在仆从之间名声很好,作为出身世家的贵公子,他并没有多数郎君那种残忍傲慢的习性,不会以欺凌仆从为乐,也不会刻意为难下人,谁都知道三郎君脾气好,性格温柔。
当着主家的面,仆从们不敢将这种恶意的猜测表现出来,可是谢琢怎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谢琢的声音很淡,不带有什么责备,但是那些仆妇听得快把头塞进胸口。
长大一点后谢珘还是同兄长同吃同睡,这对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便是父母都无法比拟。
谢珘还是一声不吭,脸上没有表情,但是谢琢就像是有什么特殊能力一样,捏了捏弟弟柔软的脸颊:“回来给你带朱雀大街的好玩意,不许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谢琢换了丝履踏上挑空的游廊,时下士人喜欢穿着木屐,谢琢倒不是不喜欢木屐,只是现在正值早春,木屐上不着布帛,总让他觉得有些冷。
随侍在谢琢身后的少年有些不高兴地抱怨了一句,他刚才想要阻拦那些孩子,被谢琢摇头拦住,怎么想怎么忐忑。
稚童们哎呀一声,大惊失色,连忙撒丫子跑向花房,这些炭火都是要给花房里的花苞保温催开的,过几日就是人日,各家女郎鬓边簪花、出街游玩,花房里要是拿不出漂亮的鲜花,那可是大大丢脸了。
一会儿是漱泉的瀑布断流了,管事的正带人在上面安水风车,想把水运上去;一会儿是住在正雅筑的那只狸奴生下了一窝小狸奴,毛色竟然是漂亮的纯白,胸脯还有长长的一大圈绒毛……
“郎君对小子们也太好性了,纵得他们没大没小。”
大夏迁都、世家南渡的那场祸乱中,因为一些原因,谢琢不得不带着部分家产和仆从独自南下入邺,偌大的队伍里,他是唯一的主人,谢琢日夜不离手地将弟弟抱在怀里,不错眼地盯着,硬是带着弟弟闯过了流民、兵祸,完好无损地将家迁到了邺城。
就算是从来厚脸皮的天子,也不大能说出这种话。
“海飞奴今天的功课写完了吗?”
清溪里的杨柳垂下了嫩绿的枝条,一辆马车辘辘滚过青石板路,前一天晚上下了场不大不小的春雨,石板路带着未干的潮湿水汽,车篷下的开道铃清脆悦耳地响着,听见声音的门房探头看了一眼,立刻辨认出了那架马车的所有者。
谢琢微笑着目送弟弟走远,他身边的人知机地跟了上去,而那群仆妇则被三郎君一个眼神钉在了原地。
为着他的沉默寡言,谢府的仆从私下里都认为五郎君可能是个痴儿。
确切来说,老周家能在这里建立宫城,也是因为世家们“贴心”地将一部分土地献给了皇室。
清溪里的谢府占地甚广,现任家主是谢琢的祖父谢深谢知渊,官至丹青台尚书令,底下几个儿子还没有分家,一大家族群居在这里,尽管宅邸占地辽阔,但仍旧给人一种住不太开的感觉。
北方的战事影响不到邺城的醉生梦死,这座都城从大夏建国开始就作为帝王南下的游乐处被不断翻修,到如今,已经形成了规模宏大不亚于旧都永安的城池,南引漳水绕城向西,分出内外城郭,金水河跨南北而过,将宫城环抱在内,一条朱雀大道贯穿邺城,成为了这座新帝都的中轴线。
“阿兄……阿兄!阿兄!”
谢琢却显得非常愉悦,他沿着铺满了鹅卵石的弯曲小径往里走,拂开两侧旁逸斜出的竹枝:“他们都是府里的家生子,良人出身,在府里做工拿钱,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何必非要用主子的架势去欺负人?况且年幼稚童天真可爱,硬要板着脸战战兢
谢琢想了想,补充了一句。
承平四年,春三月,江南正是好时节,杨柳垂拂,桃李争艳,距离大夏迁都避居邺城已经四年有余,尽管北方的野利汗国仍旧对富庶的江南虎视眈眈,但是隔着一条汶水天堑,加上大夏定期的钱货求和,两国勉强保持着大冲突没有、小摩擦不断的和平状态。m.gudengge.com
这还是个尚未长成的小少年,十五岁的年纪,乌发如漆,神秀风雅,宽大的袖摆飘摇垂落,肩头一件云青大氅,让他像一株挺拔的翠竹,容貌带着点未张开的稚嫩,但已经能从五官里看出日后清俊秀丽的模样。
谢琢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有着充足的耐心,也不管小孩儿这个年纪能不能听懂他的话,慢条斯理地说着,谢珘垂着眼睛张开手,不知道有没有将兄长的话听进去。
“五郎君还年幼,你们作为他身边的仆妇,这么多人竟然还看不好一个幼童,任他跑那么远的路。”
“回去之后,多哄着五郎开口说话,便是明白他的意思,也不要太快满足他,让他主动把话说出来。”
此起彼伏的招呼声响起,健仆们快速打开大门,将门槛移开,供马车畅通无阻地一路驶入了外庭。
掩映在一片潇潇竹林后的月洞门上方,有石刻的两个篆字“闲园”,几名垂髫稚童正提着碳炉嘻嘻哈哈地往外跑,见了谢琢也不害怕,大大方方地喊了一声三郎君,七嘴八舌地跟他说园子里的事。
谢琢蹲下身体,将视线和弟弟齐平,为他擦去额头上奔跑热出来的汗,耐心地问。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太寻常,按理来说,最靠近皇宫的好位置,应当是留给皇族和贵胄的才对,怎么竟然是和皇室八竿子打不着的世家们占据了这个有利地形?
谢珘摇了摇头,似乎对兄长那句“躲在被子里哭”很有意见,谢琢叹了口气,摸摸弟弟的头:“回去玩吧。”
便是街头巷尾的三岁小儿都能给出最为正确的解释。
在邺城还未成为皇都之前,或者更远一点,在邺城还不叫邺城、甚至天子还不姓周的时候,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世家们的私有财产。
不仅如此,谢珘说别的话也晚,可能是仆妇过于体察上意,基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领会主人的意思,谢珘不需要说话就能满足生活需要,他就更不爱开口,一天到晚说得最多的竟然是“阿兄”。
谢珘只是惯例地每天来迎接兄长回家,见了这一面之后也不留恋,听话地转身走了。
“明日我可就不是这个时候回来了,凤子在澄园办了雅集,兴许要过两天才能回家。”
那一年,谢琢只有十一岁。
拿了人家的地,难道还要逼人家放弃世代居住的祖宅?
因为“这本来就是世家的地啊”。
谢琢点点头,正要往前走,一个嫩生生的声音就由远及近飞了过来,随即一团小小的身影从影壁后面跌跌撞撞地跑出来,谢琢眼疾手快将人抄在臂弯里,才免去了对方大头朝下栽进地里的下场。
不……或许不应该用害怕这个词,谢琢从来都恪守君子的礼节,宽容他人的过错,前提是——这不会伤害到他所关心在意的人。
马车停稳,一名小厮连滚带爬地冲上去,在车边跪下,俯低身体,车夫打开门,一缕芬芳雅致的香气散出来,车里的人慢吞吞地伸出手,旁边立刻有手伸过来扶住了他的手肘。
“世家子弟,音容端庄,切记不要喧哗疾奔,尤其现在还是春寒时候,一出汗容易风邪入体,到时候就要喝宋疾医的苦药了。”
不知道是因为胎里发育不好还是怎么回事,谢珘天生说话就晚,两岁多才勉强会喊阿父阿娘阿兄,这个年纪的其他小郎君们都已经能流利地说喜庆话讨大人开心了。
他这句话倒比严厉的斥责更令人羞愧,在有关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人们总是会更加在意一点,那些原本只是害怕的仆妇们,这会儿是真的有了发自内心的内疚。
一大群仆妇脚步匆忙地从影壁后面拐出来,个个气喘吁吁,谢琢不冷不热地瞥了她们一眼,将这些仆妇看得额头冒汗,讪讪地站在一旁不敢动弹。
那人恭敬地回答:“晨间有门生来探望,郎主见了他们一面,就去了丹青台。”
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弟弟身边的事情,他才有空去想其他事。
] 他踩着小厮的脊背下地,左右看了看,找到一个稍微熟悉一点儿的面孔:“今天大父可有什么访客?”
谢珘没有吭声,只是点了点头,乖乖地伸出手让阿兄擦他手心的汗。
“三郎君回来了!”
他们的母亲怀上谢珘的时候,已经算是高龄产妇,怀相总是不大好,谢家上下都为此提心吊胆,好不容易生下还算健康的谢珘,也是元气大伤,谢琢当仁不让地挑起了兄长的责任,谢珘年幼的时候就被谢琢哄着抱着。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害怕他。
朱雀大道以东、漳水以北,最靠近宫城的位置,是一片广阔的奢华宅院,王公贵族与世家豪门都聚居在此,紧贴着金水河的是清溪里,以王谢二族为首的世家多居于此,而稍远一些的则是尚冠里,分布着皇亲国戚和王公宅邸。
年少的三郎君停顿了一会儿:“我不会责罚你们,你们中多数人的身契都在五郎君手里,前途命运与五郎君息息相关,若连自己的主君都不放在心上,旁人如何责罚打骂也是无用。”
游廊用光滑的沉香木铺成,路过荷池时,脚下的回廊会应景地随着脚步的轻重快慢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段响廊是谢琢的阿父设计的,后来就逐渐成了其他世家争相效仿的景观。
宅邸以园林水景为基,主人家的院落都依附在不同的景物中,各处造景不同,每季都需要专门的匠人调理风物,游廊蜿蜒向前,可见镂空得当的照壁,粉墙矮檐上悬着恰到好处的嫩绿色迎春枝条,萌黄花朵星星点点缀在其间,随风摇曳,自是一派“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的怡人风光。
小孩五岁上下,一条辫子结在脑后,头脸浑圆,眉心一点朱砂红,玉雪可爱如观音座下童子,浑身裹在边沿絮了雪白绒毛的袄子里,水红的衣裳喜庆大方,上面用密密的针脚绣着金鲤鱼和福寿纹。
谢琢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应和一两句,然后提醒:“碳要冷了。”
谢府的三郎君在仆从之间名声很好,作为出身世家的贵公子,他并没有多数郎君那种残忍傲慢的习性,不会以欺凌仆从为乐,也不会刻意为难下人,谁都知道三郎君脾气好,性格温柔。
当着主家的面,仆从们不敢将这种恶意的猜测表现出来,可是谢琢怎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谢琢的声音很淡,不带有什么责备,但是那些仆妇听得快把头塞进胸口。
长大一点后谢珘还是同兄长同吃同睡,这对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便是父母都无法比拟。
谢珘还是一声不吭,脸上没有表情,但是谢琢就像是有什么特殊能力一样,捏了捏弟弟柔软的脸颊:“回来给你带朱雀大街的好玩意,不许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谢琢换了丝履踏上挑空的游廊,时下士人喜欢穿着木屐,谢琢倒不是不喜欢木屐,只是现在正值早春,木屐上不着布帛,总让他觉得有些冷。
随侍在谢琢身后的少年有些不高兴地抱怨了一句,他刚才想要阻拦那些孩子,被谢琢摇头拦住,怎么想怎么忐忑。
稚童们哎呀一声,大惊失色,连忙撒丫子跑向花房,这些炭火都是要给花房里的花苞保温催开的,过几日就是人日,各家女郎鬓边簪花、出街游玩,花房里要是拿不出漂亮的鲜花,那可是大大丢脸了。
一会儿是漱泉的瀑布断流了,管事的正带人在上面安水风车,想把水运上去;一会儿是住在正雅筑的那只狸奴生下了一窝小狸奴,毛色竟然是漂亮的纯白,胸脯还有长长的一大圈绒毛……
“郎君对小子们也太好性了,纵得他们没大没小。”
大夏迁都、世家南渡的那场祸乱中,因为一些原因,谢琢不得不带着部分家产和仆从独自南下入邺,偌大的队伍里,他是唯一的主人,谢琢日夜不离手地将弟弟抱在怀里,不错眼地盯着,硬是带着弟弟闯过了流民、兵祸,完好无损地将家迁到了邺城。
就算是从来厚脸皮的天子,也不大能说出这种话。
“海飞奴今天的功课写完了吗?”
清溪里的杨柳垂下了嫩绿的枝条,一辆马车辘辘滚过青石板路,前一天晚上下了场不大不小的春雨,石板路带着未干的潮湿水汽,车篷下的开道铃清脆悦耳地响着,听见声音的门房探头看了一眼,立刻辨认出了那架马车的所有者。
谢琢微笑着目送弟弟走远,他身边的人知机地跟了上去,而那群仆妇则被三郎君一个眼神钉在了原地。
为着他的沉默寡言,谢府的仆从私下里都认为五郎君可能是个痴儿。
确切来说,老周家能在这里建立宫城,也是因为世家们“贴心”地将一部分土地献给了皇室。
清溪里的谢府占地甚广,现任家主是谢琢的祖父谢深谢知渊,官至丹青台尚书令,底下几个儿子还没有分家,一大家族群居在这里,尽管宅邸占地辽阔,但仍旧给人一种住不太开的感觉。
北方的战事影响不到邺城的醉生梦死,这座都城从大夏建国开始就作为帝王南下的游乐处被不断翻修,到如今,已经形成了规模宏大不亚于旧都永安的城池,南引漳水绕城向西,分出内外城郭,金水河跨南北而过,将宫城环抱在内,一条朱雀大道贯穿邺城,成为了这座新帝都的中轴线。
“阿兄……阿兄!阿兄!”
谢琢却显得非常愉悦,他沿着铺满了鹅卵石的弯曲小径往里走,拂开两侧旁逸斜出的竹枝:“他们都是府里的家生子,良人出身,在府里做工拿钱,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何必非要用主子的架势去欺负人?况且年幼稚童天真可爱,硬要板着脸战战兢
谢琢想了想,补充了一句。
承平四年,春三月,江南正是好时节,杨柳垂拂,桃李争艳,距离大夏迁都避居邺城已经四年有余,尽管北方的野利汗国仍旧对富庶的江南虎视眈眈,但是隔着一条汶水天堑,加上大夏定期的钱货求和,两国勉强保持着大冲突没有、小摩擦不断的和平状态。m.gudengge.com
这还是个尚未长成的小少年,十五岁的年纪,乌发如漆,神秀风雅,宽大的袖摆飘摇垂落,肩头一件云青大氅,让他像一株挺拔的翠竹,容貌带着点未张开的稚嫩,但已经能从五官里看出日后清俊秀丽的模样。
谢琢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有着充足的耐心,也不管小孩儿这个年纪能不能听懂他的话,慢条斯理地说着,谢珘垂着眼睛张开手,不知道有没有将兄长的话听进去。
“五郎君还年幼,你们作为他身边的仆妇,这么多人竟然还看不好一个幼童,任他跑那么远的路。”
“回去之后,多哄着五郎开口说话,便是明白他的意思,也不要太快满足他,让他主动把话说出来。”
此起彼伏的招呼声响起,健仆们快速打开大门,将门槛移开,供马车畅通无阻地一路驶入了外庭。
掩映在一片潇潇竹林后的月洞门上方,有石刻的两个篆字“闲园”,几名垂髫稚童正提着碳炉嘻嘻哈哈地往外跑,见了谢琢也不害怕,大大方方地喊了一声三郎君,七嘴八舌地跟他说园子里的事。
谢琢蹲下身体,将视线和弟弟齐平,为他擦去额头上奔跑热出来的汗,耐心地问。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太寻常,按理来说,最靠近皇宫的好位置,应当是留给皇族和贵胄的才对,怎么竟然是和皇室八竿子打不着的世家们占据了这个有利地形?
谢珘摇了摇头,似乎对兄长那句“躲在被子里哭”很有意见,谢琢叹了口气,摸摸弟弟的头:“回去玩吧。”
便是街头巷尾的三岁小儿都能给出最为正确的解释。
在邺城还未成为皇都之前,或者更远一点,在邺城还不叫邺城、甚至天子还不姓周的时候,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世家们的私有财产。
不仅如此,谢珘说别的话也晚,可能是仆妇过于体察上意,基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领会主人的意思,谢珘不需要说话就能满足生活需要,他就更不爱开口,一天到晚说得最多的竟然是“阿兄”。
谢珘只是惯例地每天来迎接兄长回家,见了这一面之后也不留恋,听话地转身走了。
“明日我可就不是这个时候回来了,凤子在澄园办了雅集,兴许要过两天才能回家。”
那一年,谢琢只有十一岁。
拿了人家的地,难道还要逼人家放弃世代居住的祖宅?
因为“这本来就是世家的地啊”。
谢琢点点头,正要往前走,一个嫩生生的声音就由远及近飞了过来,随即一团小小的身影从影壁后面跌跌撞撞地跑出来,谢琢眼疾手快将人抄在臂弯里,才免去了对方大头朝下栽进地里的下场。
不……或许不应该用害怕这个词,谢琢从来都恪守君子的礼节,宽容他人的过错,前提是——这不会伤害到他所关心在意的人。
马车停稳,一名小厮连滚带爬地冲上去,在车边跪下,俯低身体,车夫打开门,一缕芬芳雅致的香气散出来,车里的人慢吞吞地伸出手,旁边立刻有手伸过来扶住了他的手肘。
“世家子弟,音容端庄,切记不要喧哗疾奔,尤其现在还是春寒时候,一出汗容易风邪入体,到时候就要喝宋疾医的苦药了。”
不知道是因为胎里发育不好还是怎么回事,谢珘天生说话就晚,两岁多才勉强会喊阿父阿娘阿兄,这个年纪的其他小郎君们都已经能流利地说喜庆话讨大人开心了。
他这句话倒比严厉的斥责更令人羞愧,在有关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人们总是会更加在意一点,那些原本只是害怕的仆妇们,这会儿是真的有了发自内心的内疚。
一大群仆妇脚步匆忙地从影壁后面拐出来,个个气喘吁吁,谢琢不冷不热地瞥了她们一眼,将这些仆妇看得额头冒汗,讪讪地站在一旁不敢动弹。
那人恭敬地回答:“晨间有门生来探望,郎主见了他们一面,就去了丹青台。”
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弟弟身边的事情,他才有空去想其他事。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