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孤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秦淮孤舟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二皇子答道:“沈兴年城门拦军,这事儿臣早有耳闻。”
“儿臣明白了,”二皇子躬身道,“儿臣必会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座下各修士纷纷点头称是。
二皇子叩首道:“谢父皇恩典!”
皇帝点头赞同道:“是啊,他可能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真正重视士卒的人了。也许,这孩子将会成为大宛境内最会用兵的人。”
另一边,四皇子正在府中邀请修士论道。
皇后满意地点点头。
“那还用说么,”一名修士答道,“一个修士都不带,全是骑兵,肯定会一败涂地!”
出了御书房,二皇子就直奔着皇后寝宫去了。
云嫔掩嘴一笑,道:“你不就盼着她能大闹一场,好激起沈兴年的进取之心么。”
“那万一……”皇帝犹豫了一下,“万一这闹过之后,沈兴年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呢?”
“回母后,”二皇子答道,“为父皇分忧,不辛苦。”
“知道朕为何召你回京么?”皇帝问道。
………
“儿臣给母后请安!”皇后寝宫门外,二皇子躬身喊道。
“我儿回来了,”皇后欣喜道,“快让他进来!”
云嫔答道:“这就得看情况了。如果沈兴年没有退婚,就说明他意志坚韧,受得住委屈,仍然是一个栋梁之才;可如果沈兴年退婚了,那就说明他不过如此,再给凤仪寻一个好夫家便是了。”
“儿臣不明白,”二皇子疑惑道,“父皇炼丹,难道不是为了长生不老?”
皇帝又问道:“一个没有修为的人,如何震慑朝廷百官?”
皇帝侧目道:“你指用兵?”
治军有功,东海一带最近安定了不少。”皇帝夸奖道。
“嗯,”皇帝点点头,“下去吧。”
“各位,”四皇子高声说道,“二皇兄只是回个京,竟摆出军队仪仗,是不是架子很大啊!”
“说起这个,”云嫔又道,“你真的确定要那么做么?靠丹药化仙终究是逆天之举,风险太高了。”
御花园里,云嫔正陪着皇帝游园。
“其实也没什么,”皇帝答道,“是你母后想你了,天天念叨着要你回来。如今既然东海匪患消弭,你也没必要一直留在那里了。这段时间,就留在京城,好好孝顺你母亲吧。”
这时,云嫔却担忧道:“只是,太子这次出征,虽是为了让他认清现实,但代价却未免过于高昂。更何况,太子失利,其他皇子必将落井下石。”
话音刚落,众人再度大笑起来。
“说得好,”另一名修士附和道,“所以说,匹夫不足以担大任!要想安天下,还得靠我们修士!”
“儿臣不知。”二皇子没有抬头。
二皇子低头道:“为父皇分忧,乃儿臣的本分。”
云嫔点点头:“不错,大宛自立国以来,不论是武士还是修士,从来只根据自身的强弱衡量战局,却从未有人考虑过军队本身。仔细想来,其实哪个国家没有高品?就是各亲王所部,也都有那么几个高品。因此,真到了战场上,高品往往互相牵制,而最终决定成败的,却是那些不起眼的军士。”
“原来如此,”二皇子恍然大悟,“那皇兄此次出征,也是为了历练了?”
皇后答道,“是为了长生不老没错,但他的愿望,乃是飞升,而不是留在凡间处理杂务。”
这时,又有一名修士站起说道:“说起这个,上个月太子带着一批骑兵出征,竟被沈兴年这种废物拦下。被他拦下也就罢了,偏偏他说的还有几分道理。诸位觉得,这次太子出征,胜负将会如何?”
“虽说我大宛兵强马壮,”皇后语重心长地说,“可沈兴年的话其实也有几分道理。若太子凯旋也就罢了,可若是这个沈兴年一语成谶,太子大败而归,势必需要你的帮助,你要早做准备。”
“云嫔啊,你说凤仪这孩子,嫁过去以后,会不会大闹一场啊?”
在座众人听到此话全都哈哈大笑。
………
皇帝冷笑一声,道:“老二和老四都没少做小动作。现在让他们暴露出来也好,免得太子即位的时候,天下大乱。”
“确实如此,”皇后点头道,“可太子带军资历尚浅,此次出征又要面临强敌,朝中大臣或多或少都有些忧虑啊。”
皇后仔细看了一圈自己的儿子,道:“好像瘦了啊,在东海吃了不少苦吧?”
“沈兴年?”四皇子轻蔑地一笑,“莽夫就是莽夫,拉拢谁不好,偏偏拉拢那个废物?”
云嫔却答道:“以前臣妾也想过这个问题。可自从他拦过太子军阵后,臣妾就觉得,或许他可以通过别的方式震慑百官。”
皇帝温柔地看向云嫔,道:“你我寿数终究不同,我若不拼一把,如何与你长相厮守?更何况,与其让你看着我慢慢老死,我更希望把自己风华正茂的样子永远地留在你心里。”
二皇子一路小跑这来到皇后面前:“母后,儿臣回来了。”
“嗯,不错,”四皇子起身说道,“太子这一败,必将证明武士一无是处,我等当趁此良机,夺取朝堂的主导权,重振我修士雄风!”
“四皇子殿下,”一位仆从匆匆跑上论道台,“二皇子带着军仗回京,途中特地夸了沈兴年两句。”
皇后点头道:“你有这个孝心就好。最近你父皇一直忙于炼丹,很多政务都开始交由太子处理了。”
“大个屁,”一名修士骂道,“所以说武士就是一群莽夫!他这阵势一摆开,全天下都知道他不在东海了,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东海匪患必会借机滋长,这两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 二皇子答道:“沈兴年城门拦军,这事儿臣早有耳闻。”
“儿臣明白了,”二皇子躬身道,“儿臣必会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座下各修士纷纷点头称是。
二皇子叩首道:“谢父皇恩典!”
皇帝点头赞同道:“是啊,他可能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真正重视士卒的人了。也许,这孩子将会成为大宛境内最会用兵的人。”
另一边,四皇子正在府中邀请修士论道。
皇后满意地点点头。
“那还用说么,”一名修士答道,“一个修士都不带,全是骑兵,肯定会一败涂地!”
出了御书房,二皇子就直奔着皇后寝宫去了。
云嫔掩嘴一笑,道:“你不就盼着她能大闹一场,好激起沈兴年的进取之心么。”
“那万一……”皇帝犹豫了一下,“万一这闹过之后,沈兴年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呢?”
“回母后,”二皇子答道,“为父皇分忧,不辛苦。”
“知道朕为何召你回京么?”皇帝问道。
………
“儿臣给母后请安!”皇后寝宫门外,二皇子躬身喊道。
“我儿回来了,”皇后欣喜道,“快让他进来!”
云嫔答道:“这就得看情况了。如果沈兴年没有退婚,就说明他意志坚韧,受得住委屈,仍然是一个栋梁之才;可如果沈兴年退婚了,那就说明他不过如此,再给凤仪寻一个好夫家便是了。”
“儿臣不明白,”二皇子疑惑道,“父皇炼丹,难道不是为了长生不老?”
皇帝又问道:“一个没有修为的人,如何震慑朝廷百官?”
皇帝侧目道:“你指用兵?”
治军有功,东海一带最近安定了不少。”皇帝夸奖道。
“嗯,”皇帝点点头,“下去吧。”
“各位,”四皇子高声说道,“二皇兄只是回个京,竟摆出军队仪仗,是不是架子很大啊!”
“说起这个,”云嫔又道,“你真的确定要那么做么?靠丹药化仙终究是逆天之举,风险太高了。”
御花园里,云嫔正陪着皇帝游园。
“其实也没什么,”皇帝答道,“是你母后想你了,天天念叨着要你回来。如今既然东海匪患消弭,你也没必要一直留在那里了。这段时间,就留在京城,好好孝顺你母亲吧。”
这时,云嫔却担忧道:“只是,太子这次出征,虽是为了让他认清现实,但代价却未免过于高昂。更何况,太子失利,其他皇子必将落井下石。”
话音刚落,众人再度大笑起来。
“说得好,”另一名修士附和道,“所以说,匹夫不足以担大任!要想安天下,还得靠我们修士!”
“儿臣不知。”二皇子没有抬头。
二皇子低头道:“为父皇分忧,乃儿臣的本分。”
云嫔点点头:“不错,大宛自立国以来,不论是武士还是修士,从来只根据自身的强弱衡量战局,却从未有人考虑过军队本身。仔细想来,其实哪个国家没有高品?就是各亲王所部,也都有那么几个高品。因此,真到了战场上,高品往往互相牵制,而最终决定成败的,却是那些不起眼的军士。”
“原来如此,”二皇子恍然大悟,“那皇兄此次出征,也是为了历练了?”
皇后答道,“是为了长生不老没错,但他的愿望,乃是飞升,而不是留在凡间处理杂务。”
这时,又有一名修士站起说道:“说起这个,上个月太子带着一批骑兵出征,竟被沈兴年这种废物拦下。被他拦下也就罢了,偏偏他说的还有几分道理。诸位觉得,这次太子出征,胜负将会如何?”
“虽说我大宛兵强马壮,”皇后语重心长地说,“可沈兴年的话其实也有几分道理。若太子凯旋也就罢了,可若是这个沈兴年一语成谶,太子大败而归,势必需要你的帮助,你要早做准备。”
“云嫔啊,你说凤仪这孩子,嫁过去以后,会不会大闹一场啊?”
在座众人听到此话全都哈哈大笑。
………
皇帝冷笑一声,道:“老二和老四都没少做小动作。现在让他们暴露出来也好,免得太子即位的时候,天下大乱。”
“确实如此,”皇后点头道,“可太子带军资历尚浅,此次出征又要面临强敌,朝中大臣或多或少都有些忧虑啊。”
皇后仔细看了一圈自己的儿子,道:“好像瘦了啊,在东海吃了不少苦吧?”
“沈兴年?”四皇子轻蔑地一笑,“莽夫就是莽夫,拉拢谁不好,偏偏拉拢那个废物?”
云嫔却答道:“以前臣妾也想过这个问题。可自从他拦过太子军阵后,臣妾就觉得,或许他可以通过别的方式震慑百官。”
皇帝温柔地看向云嫔,道:“你我寿数终究不同,我若不拼一把,如何与你长相厮守?更何况,与其让你看着我慢慢老死,我更希望把自己风华正茂的样子永远地留在你心里。”
二皇子一路小跑这来到皇后面前:“母后,儿臣回来了。”
“嗯,不错,”四皇子起身说道,“太子这一败,必将证明武士一无是处,我等当趁此良机,夺取朝堂的主导权,重振我修士雄风!”
“四皇子殿下,”一位仆从匆匆跑上论道台,“二皇子带着军仗回京,途中特地夸了沈兴年两句。”
皇后点头道:“你有这个孝心就好。最近你父皇一直忙于炼丹,很多政务都开始交由太子处理了。”
“大个屁,”一名修士骂道,“所以说武士就是一群莽夫!他这阵势一摆开,全天下都知道他不在东海了,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东海匪患必会借机滋长,这两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