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想上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鱼想上岸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进了县城,沈母把竹编摆好,就让沈大郎看好两个孩子,别闯祸。
小贩低头看她,刚刚才做过她的生意,还真不好意思不回答,而且对方年纪这么小,于是语气还算不错:“这条街,还有往前两条街,都是小孩子多的地方,你们去那边看看。”
沈瑶亲手给沈大郎戴了头花,把自己的头花递过去:“大哥,帮我戴,我要戴在这边。”
所以他这次进城还是很怀念,有些激动的。若是换做之前,他倒不会想去县城,可是最近妹妹和弟弟总爱出去,隔天就要去镇上,还要跟着沈母去县城。
沈二郎也凑过来看,两人就点评起这些头花来,好一会儿才选出四个,又顺便买了两根头绳,干脆地付了钱。
沈瑶没花多少心思找客户,直接去找卖糖葫芦的婶婶,用她的话来说:“糖葫芦婶婶在县城卖这么久的糖葫芦,肯定知道哪里小孩子多,我们跟着她走肯定没错。”
“还有卖镯子的,娘说这叫银楼,爹就有一个银镯子,爹说是他嫁给娘时外媪媪给他买的。”
“这里是粮铺,买粮食的。去年娘就来粮铺卖了三袋粮食,所以今年我们有新衣服穿。”
找到了卖糖葫芦的小贩,沈二郎的眼睛就移不开了,沈瑶看着那红通通的糖葫芦,也有些馋。
她还是第一次没有大人跟着逛县城呢,感觉很不一样。在她心里,沈大郎只能算是半个大人。
别说沈大郎了,连沈二郎都气虚,两人齐齐摇头。沈二郎道:“娘不让去的,不能去。”
沈二郎好歹也来过县城几次,所以哪里热闹都知道,沈瑶跟在他后边跑就行。
沈瑶附和:“是啊是啊。”
这也是为什么沈二郎现在还愿意天天按耐着性子做草编,一个人去县城也愿意努力叫卖不吵着去玩的原因。
沈大郎倒是意外,问沈瑶:“你是因为这个才去买糖葫芦的?”
可现在他想法略微不同了,他也想试试。
沈大郎见五文钱就这么花出去了,有些后悔,他怎么会觉得妹妹弟弟会挣钱了,比以前靠谱,这不还是贪吃的样子吗?
沈瑶对这个神秘的书铺越来越好奇:“我想进去看看。”
最后只有最小的花布竹球卖出去了,因为它最便宜,只要八文钱,一个据说娘在官衙里当差吏的孩子付了钱。
县城的小孩大多都有零花钱,不多,但足够买竹球了。
沈瑶便问:“小花儿是什么?”
沈瑶就把随身带的球借给他们玩,说这是“试玩”,等他们玩高兴了,还特地指着布条上的花:“这是我大哥绣的,漂亮吧?”
沈大郎却很满意,现在已经得了不少钱了,就剩两个贵的,他觉得已经很好了,便想回去找沈母。
他泄气,放弃挣扎了:“行,但不能玩太久,娘要担心了。”
沈大郎:......原来不是为了做生意。
旁人要买,小孩子定力差,呼和争吵着都要买。沈大郎一开始的忐忑也渐渐消散,扬起笑容来给他们挑球。
说是小孩子多的地方,其实就是住宅区。这附近一片的几条巷子住了县城一半的人,再过去一点还有县城官吏们的住处,那边人不仅多,还有钱呢。
沈瑶又故技重施地卖了两条巷子,便宜竹球倒是卖光了,两个花布竹球都没卖出去。她有些忧伤。
沈瑶不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且有很正当的理由:“我明年也要读书了,也是要去书铺的,我觉得提前去看看比较好。”
“为什么?”
沈二郎以前是没有钱的,不过自从沈瑶要留一半的钱自己管理后,他就也心动起来,两人一商量,便决定做买卖挣的钱交公一半后,两人再对半分。
沈二郎也很兴奋呀,今年来了县城两三次,都没有跑出来玩呢,于是他跑到一个蹲摊的货娘子面前,和沈瑶说:“这是张婶婶,她家卖的糖好吃,还有漂亮的小花儿戴。”
三兄妹继续往下逛,沈二郎继续介绍:“这里玩具好多,不过都好贵。”
沈大郎不是很想,但沈瑶已经对货娘子道:“这个多少钱?”
但是沈二郎很赞同,连连点头:“吃饱了才有力气做生意呀。”
这,两兄弟还真没想过,面面相觑。沈大郎只能说:“问娘,娘有办法。”
小贩对此很熟悉,特别自信。沈瑶自然相信了,高兴地道了谢就跑走了。
沈瑶却觉得这个挺好的:“这个好看,我看村里有些姐姐哥哥都有戴,你也买一个吧。”
沈瑶眨眨眼,想到了什么:“那我读书怎么办,家里没有银子来买书呀!”
长涧村所属的曲阜县是个下县,全县的人都不能算多富裕,像长涧村那样的穷苦人家更不少。所以县城也不会建得多大,两条主街也是县城仅有的两条大街,唯一的商业区域,囊括了县城每天的八成人流量。
沈二郎看了一眼里面,声音压的低低的:“这是书铺,卖书的。以前娘不让我和大哥跑到这里玩。”
他们不仅能这么常出去玩耍,还是每次都往家里挣钱。沈大郎嘴上不说,心里确实羡慕。他以为,像这样常去玩耍,是要耽误家里活计,拖累母父的,所以他现在长大懂事了,不能这么做。
沈大郎摸了摸头上的头花,有些不自在,但心里还是高兴的。闻言弯下身子来给沈瑶戴好,扭头要去给沈二郎戴花,却见他已经自己戴好了,笑着摇摇头。
沈瑶同意,两人一拍即合,跑去买了一串大个的糖葫芦。
沈二郎觉得有道理,欣然接受。沈大郎却有些忐忑,觉得那卖糖葫芦的婶婶可能不太高兴。
再走一段路:“这里卖布。”
沈瑶把剩下的在小篓里放好:“还有一个给爹,头绳给娘。”
沈瑶的球上布条的花是沈大郎的试做品,用没染色的麻线绣的,还真说不上多好看。但是沈瑶就是喜欢这种布花同色的样子,硬要缠在自己的球上,现在还拿出来炫耀。
不过她对每个小孩都很有耐心,听沈二郎夸她,更加高兴:“我家糖是城东糖铺进的货,她家的糖可是县城最好的,卖去府城都行。要不要买点,一文钱三颗,便宜呢。”
沈瑶抬头,一脸疑惑:“这个是哪个?”
见她要买,货娘子自然高兴:“这种是一个一文钱,这边的是三文钱。”
沈二郎则是单纯不想这么快回去找母亲:“大哥,现在还早呢,回去又要好久才能来,我们再玩一会儿吧。”
沈大郎觉得妹妹不靠谱,买卖还没做起来,怎么就想着买东西呢?
沈大郎看向沈二郎,对方同样不解,便闭嘴不说了。
货娘子从货箱里掏出一把放在箱盖上,沈瑶定睛一看,原来是不过拇指大小的花,用碎布扎出来的。布不是什么好布,但胜在颜色好看,扎的也漂亮。
沈大郎牵着她的手,不确定地问:“这些就花了十多文了,有些多了吧?”
三文钱的头花一般有两种颜色,扎的花样也更复杂。沈瑶更喜欢这种,货娘子又掏出一些来让她挑。
沈瑶就这么听着沈二郎叭叭地唠叨了一路,然后把县城两条主街都逛过去了。
沈大郎笑着点头,一手拉一个,便快步走了。
沈瑶不愿意,嘟囔:“可我答应娘要把它们卖出去的。”
两人低
沈大郎把两人拉远一点才说话:“来书铺的都是读书人,你要是冲撞了人,或者弄坏了书,都不好。”
沈瑶扭头看沈大郎,忽然说:“大哥,你要不要买一个戴?”
沈瑶多看了一会儿,里头就只有一个掌柜,没见到招呼的伙计。唯一的掌柜只坐在柜台后面,也没有出来招揽生意。
沈瑶戴了好看的头花,高兴地蹦蹦跳跳:“这是我自己的钱,二哥用的也是他自己的,所以不怕。”
小朋友们四五文钱还拿的出,但是十文钱就很勉强了。只能眼馋地摸了摸花布球,收回手。
沈大郎以为她担心,便安慰她:“娘不会说你的,你也卖出去很多了呀。”
沈瑶跑到小贩说的地方,在周围找了找,果然看到了一群聚在一起玩的小孩,眼睛亮了起来。
沈瑶看了新奇,沈大郎在一旁见了也忍不住拿起来打量。
沈二郎点头:“书可贵了,我以前还看到有人用银子来买书呢,一个银子只能买一本书。”
叫卖什么的她熟,沈二郎更熟。两人完全不知道怕生,占着和他们年龄差不多,就凑上去搭话,没两句就聊到了一起。
沈大郎上次去县城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十二岁时姚氏第一次和他说了嫁娶之事,他便要花大量的时间精进茶饭纺织的手艺,同时和姚氏负责家务,还要一起下地干活。
沈二郎就趁机拿出要卖的球,小朋友们瞬间被那上面红色花样吸引了。他们果然还是更喜欢鲜艳的颜色,还刚刚被沈瑶炫耀了一下,所以现在怎么看怎么想要。
货娘子对他们笑了笑,沈二郎对她有印象,她却是不记得他的。像她这样卖散货的,最受小孩子欢迎,哪里都能记得住呢,更何况沈二郎一年才来几次县城。
这就奇怪了,沈瑶觉得好奇,问沈二郎:“二哥,这是卖什么的?”
这条大街走到了头,还有一间铺子,这里位置不算很好,人没有街头或者中段那么多。
沈瑶就有些心动了,不过他们刚吃过糖葫芦,也没有特别馋,连沈二郎也挣扎了一下拒绝了。
他刚想开口,就听沈瑶对小贩说:“婶婶,你知道哪里小孩子多吗?我想卖我的玩具。”
沈大郎吓了一跳,连忙摇头,把头花放回去:“买这个干嘛,还是算了。”
她咽了下口水,说:“我们去买一串吧!”
] 进了县城,沈母把竹编摆好,就让沈大郎看好两个孩子,别闯祸。
小贩低头看她,刚刚才做过她的生意,还真不好意思不回答,而且对方年纪这么小,于是语气还算不错:“这条街,还有往前两条街,都是小孩子多的地方,你们去那边看看。”
沈瑶亲手给沈大郎戴了头花,把自己的头花递过去:“大哥,帮我戴,我要戴在这边。”
所以他这次进城还是很怀念,有些激动的。若是换做之前,他倒不会想去县城,可是最近妹妹和弟弟总爱出去,隔天就要去镇上,还要跟着沈母去县城。
沈二郎也凑过来看,两人就点评起这些头花来,好一会儿才选出四个,又顺便买了两根头绳,干脆地付了钱。
沈瑶没花多少心思找客户,直接去找卖糖葫芦的婶婶,用她的话来说:“糖葫芦婶婶在县城卖这么久的糖葫芦,肯定知道哪里小孩子多,我们跟着她走肯定没错。”
“还有卖镯子的,娘说这叫银楼,爹就有一个银镯子,爹说是他嫁给娘时外媪媪给他买的。”
“这里是粮铺,买粮食的。去年娘就来粮铺卖了三袋粮食,所以今年我们有新衣服穿。”
找到了卖糖葫芦的小贩,沈二郎的眼睛就移不开了,沈瑶看着那红通通的糖葫芦,也有些馋。
她还是第一次没有大人跟着逛县城呢,感觉很不一样。在她心里,沈大郎只能算是半个大人。
别说沈大郎了,连沈二郎都气虚,两人齐齐摇头。沈二郎道:“娘不让去的,不能去。”
沈二郎好歹也来过县城几次,所以哪里热闹都知道,沈瑶跟在他后边跑就行。
沈瑶附和:“是啊是啊。”
这也是为什么沈二郎现在还愿意天天按耐着性子做草编,一个人去县城也愿意努力叫卖不吵着去玩的原因。
沈大郎倒是意外,问沈瑶:“你是因为这个才去买糖葫芦的?”
可现在他想法略微不同了,他也想试试。
沈大郎见五文钱就这么花出去了,有些后悔,他怎么会觉得妹妹弟弟会挣钱了,比以前靠谱,这不还是贪吃的样子吗?
沈瑶对这个神秘的书铺越来越好奇:“我想进去看看。”
最后只有最小的花布竹球卖出去了,因为它最便宜,只要八文钱,一个据说娘在官衙里当差吏的孩子付了钱。
县城的小孩大多都有零花钱,不多,但足够买竹球了。
沈瑶便问:“小花儿是什么?”
沈瑶就把随身带的球借给他们玩,说这是“试玩”,等他们玩高兴了,还特地指着布条上的花:“这是我大哥绣的,漂亮吧?”
沈大郎却很满意,现在已经得了不少钱了,就剩两个贵的,他觉得已经很好了,便想回去找沈母。
他泄气,放弃挣扎了:“行,但不能玩太久,娘要担心了。”
沈大郎:......原来不是为了做生意。
旁人要买,小孩子定力差,呼和争吵着都要买。沈大郎一开始的忐忑也渐渐消散,扬起笑容来给他们挑球。
说是小孩子多的地方,其实就是住宅区。这附近一片的几条巷子住了县城一半的人,再过去一点还有县城官吏们的住处,那边人不仅多,还有钱呢。
沈瑶又故技重施地卖了两条巷子,便宜竹球倒是卖光了,两个花布竹球都没卖出去。她有些忧伤。
沈瑶不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且有很正当的理由:“我明年也要读书了,也是要去书铺的,我觉得提前去看看比较好。”
“为什么?”
沈二郎以前是没有钱的,不过自从沈瑶要留一半的钱自己管理后,他就也心动起来,两人一商量,便决定做买卖挣的钱交公一半后,两人再对半分。
沈二郎也很兴奋呀,今年来了县城两三次,都没有跑出来玩呢,于是他跑到一个蹲摊的货娘子面前,和沈瑶说:“这是张婶婶,她家卖的糖好吃,还有漂亮的小花儿戴。”
三兄妹继续往下逛,沈二郎继续介绍:“这里玩具好多,不过都好贵。”
沈大郎不是很想,但沈瑶已经对货娘子道:“这个多少钱?”
但是沈二郎很赞同,连连点头:“吃饱了才有力气做生意呀。”
这,两兄弟还真没想过,面面相觑。沈大郎只能说:“问娘,娘有办法。”
小贩对此很熟悉,特别自信。沈瑶自然相信了,高兴地道了谢就跑走了。
沈瑶却觉得这个挺好的:“这个好看,我看村里有些姐姐哥哥都有戴,你也买一个吧。”
沈瑶眨眨眼,想到了什么:“那我读书怎么办,家里没有银子来买书呀!”
长涧村所属的曲阜县是个下县,全县的人都不能算多富裕,像长涧村那样的穷苦人家更不少。所以县城也不会建得多大,两条主街也是县城仅有的两条大街,唯一的商业区域,囊括了县城每天的八成人流量。
沈二郎看了一眼里面,声音压的低低的:“这是书铺,卖书的。以前娘不让我和大哥跑到这里玩。”
他们不仅能这么常出去玩耍,还是每次都往家里挣钱。沈大郎嘴上不说,心里确实羡慕。他以为,像这样常去玩耍,是要耽误家里活计,拖累母父的,所以他现在长大懂事了,不能这么做。
沈大郎摸了摸头上的头花,有些不自在,但心里还是高兴的。闻言弯下身子来给沈瑶戴好,扭头要去给沈二郎戴花,却见他已经自己戴好了,笑着摇摇头。
沈瑶同意,两人一拍即合,跑去买了一串大个的糖葫芦。
沈二郎觉得有道理,欣然接受。沈大郎却有些忐忑,觉得那卖糖葫芦的婶婶可能不太高兴。
再走一段路:“这里卖布。”
沈瑶把剩下的在小篓里放好:“还有一个给爹,头绳给娘。”
沈瑶的球上布条的花是沈大郎的试做品,用没染色的麻线绣的,还真说不上多好看。但是沈瑶就是喜欢这种布花同色的样子,硬要缠在自己的球上,现在还拿出来炫耀。
不过她对每个小孩都很有耐心,听沈二郎夸她,更加高兴:“我家糖是城东糖铺进的货,她家的糖可是县城最好的,卖去府城都行。要不要买点,一文钱三颗,便宜呢。”
沈瑶抬头,一脸疑惑:“这个是哪个?”
见她要买,货娘子自然高兴:“这种是一个一文钱,这边的是三文钱。”
沈二郎则是单纯不想这么快回去找母亲:“大哥,现在还早呢,回去又要好久才能来,我们再玩一会儿吧。”
沈大郎觉得妹妹不靠谱,买卖还没做起来,怎么就想着买东西呢?
沈大郎看向沈二郎,对方同样不解,便闭嘴不说了。
货娘子从货箱里掏出一把放在箱盖上,沈瑶定睛一看,原来是不过拇指大小的花,用碎布扎出来的。布不是什么好布,但胜在颜色好看,扎的也漂亮。
沈大郎牵着她的手,不确定地问:“这些就花了十多文了,有些多了吧?”
三文钱的头花一般有两种颜色,扎的花样也更复杂。沈瑶更喜欢这种,货娘子又掏出一些来让她挑。
沈瑶就这么听着沈二郎叭叭地唠叨了一路,然后把县城两条主街都逛过去了。
沈大郎笑着点头,一手拉一个,便快步走了。
沈瑶不愿意,嘟囔:“可我答应娘要把它们卖出去的。”
两人低
沈大郎把两人拉远一点才说话:“来书铺的都是读书人,你要是冲撞了人,或者弄坏了书,都不好。”
沈瑶扭头看沈大郎,忽然说:“大哥,你要不要买一个戴?”
沈瑶多看了一会儿,里头就只有一个掌柜,没见到招呼的伙计。唯一的掌柜只坐在柜台后面,也没有出来招揽生意。
沈瑶戴了好看的头花,高兴地蹦蹦跳跳:“这是我自己的钱,二哥用的也是他自己的,所以不怕。”
小朋友们四五文钱还拿的出,但是十文钱就很勉强了。只能眼馋地摸了摸花布球,收回手。
沈大郎以为她担心,便安慰她:“娘不会说你的,你也卖出去很多了呀。”
沈瑶跑到小贩说的地方,在周围找了找,果然看到了一群聚在一起玩的小孩,眼睛亮了起来。
沈瑶看了新奇,沈大郎在一旁见了也忍不住拿起来打量。
沈二郎点头:“书可贵了,我以前还看到有人用银子来买书呢,一个银子只能买一本书。”
叫卖什么的她熟,沈二郎更熟。两人完全不知道怕生,占着和他们年龄差不多,就凑上去搭话,没两句就聊到了一起。
沈大郎上次去县城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十二岁时姚氏第一次和他说了嫁娶之事,他便要花大量的时间精进茶饭纺织的手艺,同时和姚氏负责家务,还要一起下地干活。
沈二郎就趁机拿出要卖的球,小朋友们瞬间被那上面红色花样吸引了。他们果然还是更喜欢鲜艳的颜色,还刚刚被沈瑶炫耀了一下,所以现在怎么看怎么想要。
货娘子对他们笑了笑,沈二郎对她有印象,她却是不记得他的。像她这样卖散货的,最受小孩子欢迎,哪里都能记得住呢,更何况沈二郎一年才来几次县城。
这就奇怪了,沈瑶觉得好奇,问沈二郎:“二哥,这是卖什么的?”
这条大街走到了头,还有一间铺子,这里位置不算很好,人没有街头或者中段那么多。
沈瑶就有些心动了,不过他们刚吃过糖葫芦,也没有特别馋,连沈二郎也挣扎了一下拒绝了。
他刚想开口,就听沈瑶对小贩说:“婶婶,你知道哪里小孩子多吗?我想卖我的玩具。”
沈大郎吓了一跳,连忙摇头,把头花放回去:“买这个干嘛,还是算了。”
她咽了下口水,说:“我们去买一串吧!”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女尊之农女发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鱼想上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女尊之农女发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