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想上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鱼想上岸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可沈瑶并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沈瑶觉得没什么问题:“镇上的人就算没有县城里有钱,那我们也能卖出一半。不然这么多等去县城一天也卖不完呀,你想我们那天才卖出去多少?”
小篓的二哥对她俩简直没办法,他给小妹拍掉草屑:“你们这样乱跑,下回就不带你们出来了。”
沈瑶快速拿过一串,和沈二郎说:“这是全家一起吃的,还有爹和大哥呢。”
沈瑶看着已经存了许多的草编,觉得只等去县城肯定卖不完,于是道:“二哥,我们去镇上卖吧。”
行吧,沈母不再多说。
沈瑶被她带得也跑起来,还会钻到路边的草丛里,顶着一头草屑钻出来。
小篓便很骄傲:“我找到的!”
四人跑跑闹闹,不自觉就到了蒲阳镇。
姚氏高兴地笑起来:“大宝真孝顺,你自己吃吧,爹年纪大,不吃糖了。”
沈瑶换了一种方法和沈二郎说:“十的一半是五,四的一半是二,所以十四的一半就是七。”
沈二郎算了一下,还真是。他也没有太过纠结,因为现在他有更纠结的事了:“我们是买大的还是买小的呢?”
姚氏看了眼这串完整的糖葫芦,沈母就解释:“她买了两串,一串我们吃了。”
沈瑶坐在床上晃了两下:“我还没去过镇上呢,镇上有什么?”
这都是梦里学的。
沈大郎还挺意外的,没想到妹妹真就带回一串糖葫芦来。他笑着吃了一口,推给她:“你和二郎也吃,有没有分给娘爹?”
沈母也更看重自家的地,所以能十天去一次,已经很好了。
沈地吃了沈瑶两个刺泡,也没说什么。这个时节自然也有刺泡,但已经很少了,夏末到中秋那会儿很多。
沈母呵呵笑了:“他们的蚂蚱卖出去了,挣了钱,这两串是用自己的钱买的。”
姚氏不管是嫁人前还是嫁人后,都很少吃零食,此时吃上糖葫芦还挺怀念的。
回到家时,村里不少人家已经燃起了炊烟,他们要吃晚饭了。
沈母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俩孩子就快速地囤货,等第二次沈母去县城时再卖一波。
这次他倒没有拒绝沈瑶的殷勤,张嘴咬下一颗来。以沈家的家境来说,或者说,以长涧村大部分村民的家境而言,吃零食是挺奢侈的,多是过年时小孩子的特权。
村长也姓沈,和沈家有点亲戚关系,沈瑶要叫村长一声大堂姨。就算抛却亲戚关系,两家交情也不错。
去程时沈瑶睡了一路,并不知道村子去县城要多久,回程时她倒是不累,醒着一路。她才知道,从村子去县城,要走一个半时辰的路,有一半路程是山路,爬上爬下的不算好走,早上天不亮出发,到县城的时候人家早食都过了。
不过沈母并不会天天去县城,她是家里唯一的成丁,就算有姚氏帮忙,家里的农活大多还是压在她身上的。
沈二郎数了下数量,觉得小妹说的有道理,“可是,我们也不能自己去镇上吧,没人陪我们去。”
从村子去蒲阳镇的路会比去县城快,而且不用爬山,沈母之所以选择千里迢迢去县城卖竹编,就是这个原因。
她带沈瑶找到村长的夫郎一问,才知道小筐正在镇上干活呢,并不在家。沈瑶就有些失望,可是小篓被提起了心思,也想去,便缠着她爹要去。
沈大郎说不过沈瑶,但是他不是年纪小的沈二郎,不会轻易被说动:“反正呢,我要干活,没空带你们去。娘爹也不会同意让你们俩自己去的。”
沈二郎盘着腿继续折草编,闻言想了一下,说:“镇上有的县城都有,娘在县城里卖竹编的价格更高,娘更喜欢去县城。”
“大哥,你知道镇上的学堂是什么样子的吗?我明年就要去读书了,我还不知道呢,我都不知道怎么走。”
村长夫郎就让二儿子带着小篓,顺带也带上沈二郎和沈瑶去镇上玩。
沈瑶就跑去村长家找人,不过她没找到小筐,先被院子里玩的小篓看到了。小篓九岁,和沈二郎同龄,是家里的小女儿,很受宠爱。
沈大郎这才把剩下的吃掉。
沈瑶再接再厉:“那你知道学堂在哪里吗?”
沈瑶转了转眼珠子,对沈二郎示意。沈二郎疑惑地直起身子从窗子望出去,就看到外头干活的沈大郎。
沈二郎当然不愿意了,只好站起来出去说服沈大郎带他俩去。
村长夫郎没耐住幺女的撒娇,让二儿子带小篓去镇上玩。二儿子和沈大郎年纪差不多,已经算是半大小子了。而且和沈家不同,村长家在镇上有铺子,主要活动范围就包括镇子,所以对镇上很熟。
沈瑶往兜里一摸,拿出仅剩的一文钱,莫名骄傲:“我还有钱!”
沈瑶心愿达成,回去叫沈二郎,然后跑去村口找到人,四个人一起往镇上去。
沈瑶眼睛一亮,跳下床去找沈大郎。沈大郎见她跑过来,就知道她想说什么:“家里大人没空,我还要干活呢,不能带你去镇上。”
沈瑶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沈母问题一出,她的脑子里就给出了答案。她的脑子还告诉她,二七十四。
等她付了钱,沈二郎愣愣地拿过糖葫芦,他有两串糖葫芦啦?!
沈瑶见了,也有些馋,抓着他的手也吃了一个。她把这颗嚼巴吃下,觉得虽然山楂很酸,但是糖壳又香又甜,和在一起味道还是不错的。
沈二郎惊讶:“刺泡,怎么现在还有?”
不是红山村那种村民占了条土路就摆摊,或者干脆在自家门前做买卖的大集。
沈瑶又说:“那我以后不能天天要娘送我去呀,娘还要干活。”
小篓这段路已经很熟了,她跑跑跳跳地给沈瑶指花指草,指山指路,欢快得不行。
沈二郎吃的最多,现在也不馋了:“我们都吃过了,这些都是你的。”
沈二郎依旧很高兴,一口气吃了两个,酸酸甜甜的滋味让他眯起眼睛。
沈二郎忽然想起来:“对了,你明年去读书的学堂就在镇上。”
沈大郎不上当:“到时候娘带你去,你就知道了。”
“到时候我送你,或者爹送你,都行。”沈大郎抖了抖衣裳。
她也习惯了,不觉得奇怪。三岁生日之后,她总是做梦。梦里都是一些奇怪的东西,她没见过,又好像都见过。醒来之后就忘记了,但有时又会突然记起来。
比如数数,她只是沈母在数钱的时候听了一遍,便想起来她曾在梦里学过,是认真学过。所以她听了一遍就会了,沈母为此激动兴奋,跑到镇上私塾找先生给她求了个名字,还要把她送进学堂。
沈家也在煮饭了,见到沈瑶三人回来,姚氏从厨房迎出来。就见沈瑶举着一个糖葫芦迎接他:“爹,我买给你和大哥的,吃糖葫芦!”
沈二郎从草编里抬头:“镇上也能卖?”
姚氏惊讶了:“卖出去了?”
沈大郎一愣,沈瑶就笑起来:“大哥,我们正好现在去认路呀。”
可沈母以为她只能数到一百,但她知道数字可以无穷无尽地排下去,她也能无穷无尽地数下去。
准确来说,离镇子近的几个村也确实会在镇子上聚集,这里说是一个大集也没错。只不过这个“集市”上,有一些正经的店铺,摊位,还有学堂。
对于见过县城的沈瑶和沈二郎来说,蒲阳镇不算繁华,连城门都不高。但里面人也不少,像是一个豪华的大集。
去蒲阳镇不用爬山,所以虽然比去县城的时间要少,但其实直线距离更远一些。
沈瑶就说:“大哥干活你也能干,要不我让大哥带我去,你就在家里干活吧?”
沈母爱去县城做生意,平日里买些小东西去隔壁的红山村赶集就行,她们家还真是很少去镇上。要不是沈瑶要去镇上的学堂,沈大郎或许一辈子都去不到那边。
他当然想买大的,但是大的好贵......
沈瑶问了价钱后,算了下自己的钱,就说:“大的一串五文,小的一串三文,买两串小的,就差一文,多了这么多呢。”
姚氏有些肉痛:“孩子想吃,给他们买一串就行了,怎么买这么多呢。”
她还要去看看自家夏天开始一直堆的肥堆,还要屯过冬的柴火。不过这些自然不是她一个人做,姚氏和沈大郎也要一起做,沈二郎也要,但年纪还算小,家里会让他干活,但不会一直压着他玩耍的时间。
沈瑶不信:“娘都能吃,爹也能吃吧。”
有了这串糖葫芦,沈二郎对挣钱的热情很高,一直带着沈瑶去找好看或者稀奇颜色的草,或者趁沈母不注意,偷两条竹片。
小篓一点不怕,笑嘻嘻的。沈瑶却有些心虚,把怀里的小果分他两个:“这个给你,地头哥,你别生气了。”
于是她高兴起来,举着糖葫芦给沈母尝。沈母全程都没说话,此时吃了一颗,见傻女儿还这么高兴,忍不住提醒她:“大宝啊,你现在还有钱吗?”
沈瑶趴在窗户上看,然后看到沈二郎耷拉着脑袋回来,就叹了口气。
沈二郎瞪她:“大哥不让我去,也不让你去,哼!”
沈瑶也不气馁,决定直接去攻克沈母两个。姚氏不同意,沈母也不放心两个小的,但是她却赞同沈瑶多出去看看的。于是她给沈瑶出主意:“你去村长家问问小筐,她如今在镇上做活,她要是愿意,你就让她带你一下。”
沈二郎扭头看她,沈瑶就看沈二郎。沈二郎有些犹豫:“大哥还要干活呢...”
比如现在,就算秋收已经结束,沈母也要下地去翻整。要把秋收后地里剩下的梗茬和根都翻出来,再埋回去给肥。
] 可沈瑶并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沈瑶觉得没什么问题:“镇上的人就算没有县城里有钱,那我们也能卖出一半。不然这么多等去县城一天也卖不完呀,你想我们那天才卖出去多少?”
小篓的二哥对她俩简直没办法,他给小妹拍掉草屑:“你们这样乱跑,下回就不带你们出来了。”
沈瑶快速拿过一串,和沈二郎说:“这是全家一起吃的,还有爹和大哥呢。”
沈瑶看着已经存了许多的草编,觉得只等去县城肯定卖不完,于是道:“二哥,我们去镇上卖吧。”
行吧,沈母不再多说。
沈瑶被她带得也跑起来,还会钻到路边的草丛里,顶着一头草屑钻出来。
小篓便很骄傲:“我找到的!”
四人跑跑闹闹,不自觉就到了蒲阳镇。
姚氏高兴地笑起来:“大宝真孝顺,你自己吃吧,爹年纪大,不吃糖了。”
沈瑶换了一种方法和沈二郎说:“十的一半是五,四的一半是二,所以十四的一半就是七。”
沈二郎算了一下,还真是。他也没有太过纠结,因为现在他有更纠结的事了:“我们是买大的还是买小的呢?”
姚氏看了眼这串完整的糖葫芦,沈母就解释:“她买了两串,一串我们吃了。”
沈瑶坐在床上晃了两下:“我还没去过镇上呢,镇上有什么?”
这都是梦里学的。
沈大郎还挺意外的,没想到妹妹真就带回一串糖葫芦来。他笑着吃了一口,推给她:“你和二郎也吃,有没有分给娘爹?”
沈母也更看重自家的地,所以能十天去一次,已经很好了。
沈地吃了沈瑶两个刺泡,也没说什么。这个时节自然也有刺泡,但已经很少了,夏末到中秋那会儿很多。
沈母呵呵笑了:“他们的蚂蚱卖出去了,挣了钱,这两串是用自己的钱买的。”
姚氏不管是嫁人前还是嫁人后,都很少吃零食,此时吃上糖葫芦还挺怀念的。
回到家时,村里不少人家已经燃起了炊烟,他们要吃晚饭了。
沈母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俩孩子就快速地囤货,等第二次沈母去县城时再卖一波。
这次他倒没有拒绝沈瑶的殷勤,张嘴咬下一颗来。以沈家的家境来说,或者说,以长涧村大部分村民的家境而言,吃零食是挺奢侈的,多是过年时小孩子的特权。
村长也姓沈,和沈家有点亲戚关系,沈瑶要叫村长一声大堂姨。就算抛却亲戚关系,两家交情也不错。
去程时沈瑶睡了一路,并不知道村子去县城要多久,回程时她倒是不累,醒着一路。她才知道,从村子去县城,要走一个半时辰的路,有一半路程是山路,爬上爬下的不算好走,早上天不亮出发,到县城的时候人家早食都过了。
不过沈母并不会天天去县城,她是家里唯一的成丁,就算有姚氏帮忙,家里的农活大多还是压在她身上的。
沈二郎数了下数量,觉得小妹说的有道理,“可是,我们也不能自己去镇上吧,没人陪我们去。”
从村子去蒲阳镇的路会比去县城快,而且不用爬山,沈母之所以选择千里迢迢去县城卖竹编,就是这个原因。
她带沈瑶找到村长的夫郎一问,才知道小筐正在镇上干活呢,并不在家。沈瑶就有些失望,可是小篓被提起了心思,也想去,便缠着她爹要去。
沈大郎说不过沈瑶,但是他不是年纪小的沈二郎,不会轻易被说动:“反正呢,我要干活,没空带你们去。娘爹也不会同意让你们俩自己去的。”
沈二郎盘着腿继续折草编,闻言想了一下,说:“镇上有的县城都有,娘在县城里卖竹编的价格更高,娘更喜欢去县城。”
“大哥,你知道镇上的学堂是什么样子的吗?我明年就要去读书了,我还不知道呢,我都不知道怎么走。”
村长夫郎就让二儿子带着小篓,顺带也带上沈二郎和沈瑶去镇上玩。
沈瑶就跑去村长家找人,不过她没找到小筐,先被院子里玩的小篓看到了。小篓九岁,和沈二郎同龄,是家里的小女儿,很受宠爱。
沈大郎这才把剩下的吃掉。
沈瑶再接再厉:“那你知道学堂在哪里吗?”
沈瑶转了转眼珠子,对沈二郎示意。沈二郎疑惑地直起身子从窗子望出去,就看到外头干活的沈大郎。
沈二郎当然不愿意了,只好站起来出去说服沈大郎带他俩去。
村长夫郎没耐住幺女的撒娇,让二儿子带小篓去镇上玩。二儿子和沈大郎年纪差不多,已经算是半大小子了。而且和沈家不同,村长家在镇上有铺子,主要活动范围就包括镇子,所以对镇上很熟。
沈瑶往兜里一摸,拿出仅剩的一文钱,莫名骄傲:“我还有钱!”
沈瑶心愿达成,回去叫沈二郎,然后跑去村口找到人,四个人一起往镇上去。
沈瑶眼睛一亮,跳下床去找沈大郎。沈大郎见她跑过来,就知道她想说什么:“家里大人没空,我还要干活呢,不能带你去镇上。”
沈瑶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沈母问题一出,她的脑子里就给出了答案。她的脑子还告诉她,二七十四。
等她付了钱,沈二郎愣愣地拿过糖葫芦,他有两串糖葫芦啦?!
沈瑶见了,也有些馋,抓着他的手也吃了一个。她把这颗嚼巴吃下,觉得虽然山楂很酸,但是糖壳又香又甜,和在一起味道还是不错的。
沈二郎惊讶:“刺泡,怎么现在还有?”
不是红山村那种村民占了条土路就摆摊,或者干脆在自家门前做买卖的大集。
沈瑶又说:“那我以后不能天天要娘送我去呀,娘还要干活。”
小篓这段路已经很熟了,她跑跑跳跳地给沈瑶指花指草,指山指路,欢快得不行。
沈二郎吃的最多,现在也不馋了:“我们都吃过了,这些都是你的。”
沈二郎依旧很高兴,一口气吃了两个,酸酸甜甜的滋味让他眯起眼睛。
沈二郎忽然想起来:“对了,你明年去读书的学堂就在镇上。”
沈大郎不上当:“到时候娘带你去,你就知道了。”
“到时候我送你,或者爹送你,都行。”沈大郎抖了抖衣裳。
她也习惯了,不觉得奇怪。三岁生日之后,她总是做梦。梦里都是一些奇怪的东西,她没见过,又好像都见过。醒来之后就忘记了,但有时又会突然记起来。
比如数数,她只是沈母在数钱的时候听了一遍,便想起来她曾在梦里学过,是认真学过。所以她听了一遍就会了,沈母为此激动兴奋,跑到镇上私塾找先生给她求了个名字,还要把她送进学堂。
沈家也在煮饭了,见到沈瑶三人回来,姚氏从厨房迎出来。就见沈瑶举着一个糖葫芦迎接他:“爹,我买给你和大哥的,吃糖葫芦!”
沈二郎从草编里抬头:“镇上也能卖?”
姚氏惊讶了:“卖出去了?”
沈大郎一愣,沈瑶就笑起来:“大哥,我们正好现在去认路呀。”
可沈母以为她只能数到一百,但她知道数字可以无穷无尽地排下去,她也能无穷无尽地数下去。
准确来说,离镇子近的几个村也确实会在镇子上聚集,这里说是一个大集也没错。只不过这个“集市”上,有一些正经的店铺,摊位,还有学堂。
对于见过县城的沈瑶和沈二郎来说,蒲阳镇不算繁华,连城门都不高。但里面人也不少,像是一个豪华的大集。
去蒲阳镇不用爬山,所以虽然比去县城的时间要少,但其实直线距离更远一些。
沈瑶就说:“大哥干活你也能干,要不我让大哥带我去,你就在家里干活吧?”
沈母爱去县城做生意,平日里买些小东西去隔壁的红山村赶集就行,她们家还真是很少去镇上。要不是沈瑶要去镇上的学堂,沈大郎或许一辈子都去不到那边。
他当然想买大的,但是大的好贵......
沈瑶问了价钱后,算了下自己的钱,就说:“大的一串五文,小的一串三文,买两串小的,就差一文,多了这么多呢。”
姚氏有些肉痛:“孩子想吃,给他们买一串就行了,怎么买这么多呢。”
她还要去看看自家夏天开始一直堆的肥堆,还要屯过冬的柴火。不过这些自然不是她一个人做,姚氏和沈大郎也要一起做,沈二郎也要,但年纪还算小,家里会让他干活,但不会一直压着他玩耍的时间。
沈瑶不信:“娘都能吃,爹也能吃吧。”
有了这串糖葫芦,沈二郎对挣钱的热情很高,一直带着沈瑶去找好看或者稀奇颜色的草,或者趁沈母不注意,偷两条竹片。
小篓一点不怕,笑嘻嘻的。沈瑶却有些心虚,把怀里的小果分他两个:“这个给你,地头哥,你别生气了。”
于是她高兴起来,举着糖葫芦给沈母尝。沈母全程都没说话,此时吃了一颗,见傻女儿还这么高兴,忍不住提醒她:“大宝啊,你现在还有钱吗?”
沈瑶趴在窗户上看,然后看到沈二郎耷拉着脑袋回来,就叹了口气。
沈二郎瞪她:“大哥不让我去,也不让你去,哼!”
沈瑶也不气馁,决定直接去攻克沈母两个。姚氏不同意,沈母也不放心两个小的,但是她却赞同沈瑶多出去看看的。于是她给沈瑶出主意:“你去村长家问问小筐,她如今在镇上做活,她要是愿意,你就让她带你一下。”
沈二郎扭头看她,沈瑶就看沈二郎。沈二郎有些犹豫:“大哥还要干活呢...”
比如现在,就算秋收已经结束,沈母也要下地去翻整。要把秋收后地里剩下的梗茬和根都翻出来,再埋回去给肥。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女尊之农女发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鱼想上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女尊之农女发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