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个小天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你真是个小天才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在韩国除了牛羊肉很贵以外,猪五花肉也价格很高。而冻肉,价格最便宜,储存了很久,自然也就没有保质期,一片一片已经切好,红肉上盖着白霜,老板总是捧着一袋从展示橱窗后面的冷藏柜里拿出来。橱窗后面的冷藏柜很深,他的胳膊要完全探进去,这让我觉得那肉是放在很下面,翻腾一顿,有时还配合着自己用劲儿的“嘿”一声,于是那带着红色胶皮手套的手就会拽出来一个塑料袋,“嘭”的一声放到案板上,剥开,亮出那些可以立起来,薄薄的,一片一片的冻肉。要几片,就给称价格,有时还会多送一些给我们。这些肉吃不坏肚子,我又是一个“在意不起”口感的人,只要味道和新鲜的肉没有什么差别,我就可以料理出一道好菜,而我发现其他同学好像和我一样,对口感没什么追求,其实挺好。但从小我有一些比较“各色”的习惯:只要吃不坏肚子,即便过了保质期,也照样吃,而这个习惯,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我会吃掉,甚至有时候掉在地上的我也会,也会捡起来吃,并不是因为想到了“粒粒皆辛苦”,是怕踩到,可扔了又不知怎么的会感觉不好,于是干脆吃掉,想着扔了没人在意,吃了就是身体里的能量。但在公共场合我不会那样,别人会觉得你很奇怪。这是某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细节,在某段我人生的阶段确实是一种很拧巴的推力。
穿过超市门前的各种蔬菜和海产拼凑成的“小路”,登上几节台阶走进超市里,就会一眼看到最外侧的三处收银台,收银员都是女人,有年轻的学生,也有中年蓬松头发的大婶,她们会不定期的换岗。围着超市内墙的一圈是摆满了各种货物的货架,除了各种零食,日用品,蔬菜......我常喜欢去看冷藏区的鲜奶和各种款式的枣火腿,透明塑料袋里包着的红棕色枣火腿,虽然完全被真空密封起来,但看着的时候却总能联想起口感,烟熏的,蒜蓉的,辣椒的......会让人眼馋。我每次去超市都会习惯性的留意排排整齐码放的枣火腿下面的标签,绝大多数时候,那些标签上都是用黑色碳素笔写的价格,我要考虑自己的预算,很久以来都是如此,过有计划地生活,可一旦看到用红色或者蓝色碳素笔写着加大号的标签,那意味着这块香肠快要过期了,这也意味着我就可以痛快拿下了!这些“打折品”,对我来说是有很强吸引力的,我总是“情有独钟”,小小的超市中央有一块独立销售区,这块儿销售区就可以满足我“吃得丰盛”的需求,那里有被剥成只剩白菜心的白菜,放了好几天袋子里已经有水蒸气的蘑菇,已经过期但还是没有卖出去甚至塑料包装上盖了灰尘的枣火腿,刚刚过期的牛奶,还有各种日用品,散卖的,残缺的......那是我需要的“琳琅满目”,其实对我来说那些和其他商品并没有什么差别,或者我是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这也是我的习惯,在我眼里只在乎他们同一个共性,每件商品下面都是蓝色或者红色的标签。
最常和我一起去超市的人是“小眼镜”,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6个人抱团行动,后来很多人按照个人情况选择换了住宿方式,或是搬到了其他考试院,但即使这样,那家超市却仍然是我们不谋而合的“聚点”。我总是可以在超市里很准确的区分出中国学生和韩国人,秘密在于看他们买东西的多少,买一大塑料袋的,成群结队的,比较年轻的,基本都是中国留学生,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个痛处,那就是塑料袋要用钱买,当时国内并没有普及塑料袋收费,而我以前也从来没花钱买过塑料袋,每次去付款的时候,都要为买不买塑料袋稍稍咬一下牙,因为一个塑料袋也是要算在预算里的,可是每次都买对我来说又没有什么用处,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种资金浪费,想过自己拿袋子,可自己拿袋子去会很尴尬,这是属于我当时那个年纪岌岌可危的虚荣心,但后来我们想到了一个方法:买一个超大的袋子,把几个人买的商品合在一起装,带回到考试院以后在根据超市小票分开,一来轮流买袋子省了袋子钱,二来可以练韩文。有菜,有菌类,有乳制品,离一道荤菜就只差肉了,超市里有肉铺,干净卫生,但超市里的肉摊我从来不去,因为贵。
我们一众人除了“眼镜”,“蒜头”两个男生,还有“齐刘海”的女孩和“胖丫头”。“齐刘海”总是带着一副圆框眼镜,月牙的眼睛,笑眯眯的,有的时候会把眼镜挂在鼻梁上头冲我成60度角用下三白看我,皱着眉头,一脸无奈,这个眼神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想起来却会觉得很有趣,这个眼神一般都在我“调皮”的时候;大家都在发愣而只有我大笑的时候;我开她的玩笑,指着她肆无忌惮的笑的时候出现。在仁川机场刚下飞机那个看着我就像看着调皮孩子的姑娘,就是她。“胖丫头”的身材大一些,眼睛不大,头后扎一个马尾,这让她看起来很利索,略高的颧骨上总有两团淡粉色的高原红,皮肤偏黑,就好像是炒熟的小麦,很健康的颜色,我总喜欢拿她开玩笑,而她从来不生气,有句话怎么讲来着,心宽方能体胖。我们总是搭伙买东西,也总是搭伙做饭,只要做饭就是我掌勺,从十二、三岁学着做饭,大多的家常菜,对于我来说不在话下,大家的评价也很高,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以至于后来换了没有窗的考试院,只要我掌勺在二楼做饭,就会聚集很多人围观,尤其是“中式的爆炒”,一楼传达室盯着二楼厨房监控的大爷总会飞奔上来,他踩楼梯的声音“砰砰”响,走到厨房门口还故作镇定的慢下脚步,对着我说:“哈格赛!普尔!普尔!”意思是:“学生!火!着火啦!”
那家超市外面会摆放很多新鲜蔬菜,海产。白菜尤其多,这让我有种到了菜市场的感觉,但这又和国内的菜市场有所不同,散摊的菜市场都是沿街摆,大棚里的菜市场都有摊位,我从小就经常去,可没有哪家会特别钟爱大白菜,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特价销售,季节性的,后来发现,原来一年四季白菜们都在外面,再后来,我突然意识到韩国人喜欢吃的泡菜就是白菜做的,这是主料,也是“国菜”。海产相对少一些,印象最深的是一根大管子插在一米多高的白色塑料水桶里,里面只有不到半桶的水和拥挤到活蹦乱跳的鱼,管子在给鱼儿临时的家打氧,以保持它们的清醒和不安定感——首尔是内陆城市,只有一条汉江把整个城市分成江南、江北,因此鱼算是稀罕之物,尤其是海鱼。这些海鱼都是从临海的城市运过来的,用以供给首尔地区的海鲜需求,只是价格昂贵,我在韩国从来没吃过。
曾经有比我们这些新人更熟悉环境的同学把我们带到巷子里的肉铺,这是我们未曾发现的“宝地”,肉铺就在离我们考试院不远的地方,不用过马路,这很安全。那间肉铺的门脸并不大,肉铺里面总是红色的灯,打眼一看会让人联想到是肉铺,推开店门,门上的铃铛就会响,只要铃铛一响即使不在柜台的老板也会不知从哪传来条件反射一样干净利索的一句:“奥搜奥赛要......!”意思是“欢迎光临”,不一会儿,不管他在屋子里干什么,都会马上出现,看到是几张熟悉的学生面孔,就会咧开嘴友善的喊道:“啊!哈盖塞!哇扫!”如果其它同学都在看肉,我便喜欢回应一句:“耶,阿鸟哈塞药!”,他跟我说:“啊!学生,来啦!”我就说:“是,你好!”然后老板的目光会转移到看肉的学生上,他不会说太多,我想他是在照顾外国人“说太多外语会有压力”这个心思,只是给予微笑,我们手指着哪块儿他就给称量,总是笑呵呵。再后来因为经常去已经熟络,我也会带新来的同学去那家肉铺,这也算是一种分享和“传承”吧。相比之下,因为超市里的肉即使再便宜也是贵,而肉铺有一项致胜的销售法宝:冻肉!
那种小型的便民超市在住宿附近并不多,也就只有那么一家。打眼看过去,那更像是一家社区超市,可又并不见社区。我们住的考试院要去那家超市也需要一段距离,考试院没有在主路边上,准确的说是临街的一条宽阔的巷子里,而学校,考试院,超市正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因此我们不管上课还是买菜都要穿过蜿蜒的宽巷子,习惯性有说有笑的观察着巷子里原本看不懂的霓虹灯箱和招牌,大约走上500米距离,听到飞驰而过的汽车声,再穿过一条有双向并排车道的主路,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某某修魄麻凯特”的灯箱,其实这也是英语“Supermarket”的音译。在韩国的整个期间,我都经常会去那家店,伙伴们几乎都是三五成群,一来有伴,二来分享。
] 在韩国除了牛羊肉很贵以外,猪五花肉也价格很高。而冻肉,价格最便宜,储存了很久,自然也就没有保质期,一片一片已经切好,红肉上盖着白霜,老板总是捧着一袋从展示橱窗后面的冷藏柜里拿出来。橱窗后面的冷藏柜很深,他的胳膊要完全探进去,这让我觉得那肉是放在很下面,翻腾一顿,有时还配合着自己用劲儿的“嘿”一声,于是那带着红色胶皮手套的手就会拽出来一个塑料袋,“嘭”的一声放到案板上,剥开,亮出那些可以立起来,薄薄的,一片一片的冻肉。要几片,就给称价格,有时还会多送一些给我们。这些肉吃不坏肚子,我又是一个“在意不起”口感的人,只要味道和新鲜的肉没有什么差别,我就可以料理出一道好菜,而我发现其他同学好像和我一样,对口感没什么追求,其实挺好。但从小我有一些比较“各色”的习惯:只要吃不坏肚子,即便过了保质期,也照样吃,而这个习惯,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我会吃掉,甚至有时候掉在地上的我也会,也会捡起来吃,并不是因为想到了“粒粒皆辛苦”,是怕踩到,可扔了又不知怎么的会感觉不好,于是干脆吃掉,想着扔了没人在意,吃了就是身体里的能量。但在公共场合我不会那样,别人会觉得你很奇怪。这是某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细节,在某段我人生的阶段确实是一种很拧巴的推力。
穿过超市门前的各种蔬菜和海产拼凑成的“小路”,登上几节台阶走进超市里,就会一眼看到最外侧的三处收银台,收银员都是女人,有年轻的学生,也有中年蓬松头发的大婶,她们会不定期的换岗。围着超市内墙的一圈是摆满了各种货物的货架,除了各种零食,日用品,蔬菜......我常喜欢去看冷藏区的鲜奶和各种款式的枣火腿,透明塑料袋里包着的红棕色枣火腿,虽然完全被真空密封起来,但看着的时候却总能联想起口感,烟熏的,蒜蓉的,辣椒的......会让人眼馋。我每次去超市都会习惯性的留意排排整齐码放的枣火腿下面的标签,绝大多数时候,那些标签上都是用黑色碳素笔写的价格,我要考虑自己的预算,很久以来都是如此,过有计划地生活,可一旦看到用红色或者蓝色碳素笔写着加大号的标签,那意味着这块香肠快要过期了,这也意味着我就可以痛快拿下了!这些“打折品”,对我来说是有很强吸引力的,我总是“情有独钟”,小小的超市中央有一块独立销售区,这块儿销售区就可以满足我“吃得丰盛”的需求,那里有被剥成只剩白菜心的白菜,放了好几天袋子里已经有水蒸气的蘑菇,已经过期但还是没有卖出去甚至塑料包装上盖了灰尘的枣火腿,刚刚过期的牛奶,还有各种日用品,散卖的,残缺的......那是我需要的“琳琅满目”,其实对我来说那些和其他商品并没有什么差别,或者我是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这也是我的习惯,在我眼里只在乎他们同一个共性,每件商品下面都是蓝色或者红色的标签。
最常和我一起去超市的人是“小眼镜”,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6个人抱团行动,后来很多人按照个人情况选择换了住宿方式,或是搬到了其他考试院,但即使这样,那家超市却仍然是我们不谋而合的“聚点”。我总是可以在超市里很准确的区分出中国学生和韩国人,秘密在于看他们买东西的多少,买一大塑料袋的,成群结队的,比较年轻的,基本都是中国留学生,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个痛处,那就是塑料袋要用钱买,当时国内并没有普及塑料袋收费,而我以前也从来没花钱买过塑料袋,每次去付款的时候,都要为买不买塑料袋稍稍咬一下牙,因为一个塑料袋也是要算在预算里的,可是每次都买对我来说又没有什么用处,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种资金浪费,想过自己拿袋子,可自己拿袋子去会很尴尬,这是属于我当时那个年纪岌岌可危的虚荣心,但后来我们想到了一个方法:买一个超大的袋子,把几个人买的商品合在一起装,带回到考试院以后在根据超市小票分开,一来轮流买袋子省了袋子钱,二来可以练韩文。有菜,有菌类,有乳制品,离一道荤菜就只差肉了,超市里有肉铺,干净卫生,但超市里的肉摊我从来不去,因为贵。
我们一众人除了“眼镜”,“蒜头”两个男生,还有“齐刘海”的女孩和“胖丫头”。“齐刘海”总是带着一副圆框眼镜,月牙的眼睛,笑眯眯的,有的时候会把眼镜挂在鼻梁上头冲我成60度角用下三白看我,皱着眉头,一脸无奈,这个眼神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想起来却会觉得很有趣,这个眼神一般都在我“调皮”的时候;大家都在发愣而只有我大笑的时候;我开她的玩笑,指着她肆无忌惮的笑的时候出现。在仁川机场刚下飞机那个看着我就像看着调皮孩子的姑娘,就是她。“胖丫头”的身材大一些,眼睛不大,头后扎一个马尾,这让她看起来很利索,略高的颧骨上总有两团淡粉色的高原红,皮肤偏黑,就好像是炒熟的小麦,很健康的颜色,我总喜欢拿她开玩笑,而她从来不生气,有句话怎么讲来着,心宽方能体胖。我们总是搭伙买东西,也总是搭伙做饭,只要做饭就是我掌勺,从十二、三岁学着做饭,大多的家常菜,对于我来说不在话下,大家的评价也很高,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以至于后来换了没有窗的考试院,只要我掌勺在二楼做饭,就会聚集很多人围观,尤其是“中式的爆炒”,一楼传达室盯着二楼厨房监控的大爷总会飞奔上来,他踩楼梯的声音“砰砰”响,走到厨房门口还故作镇定的慢下脚步,对着我说:“哈格赛!普尔!普尔!”意思是:“学生!火!着火啦!”
那家超市外面会摆放很多新鲜蔬菜,海产。白菜尤其多,这让我有种到了菜市场的感觉,但这又和国内的菜市场有所不同,散摊的菜市场都是沿街摆,大棚里的菜市场都有摊位,我从小就经常去,可没有哪家会特别钟爱大白菜,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特价销售,季节性的,后来发现,原来一年四季白菜们都在外面,再后来,我突然意识到韩国人喜欢吃的泡菜就是白菜做的,这是主料,也是“国菜”。海产相对少一些,印象最深的是一根大管子插在一米多高的白色塑料水桶里,里面只有不到半桶的水和拥挤到活蹦乱跳的鱼,管子在给鱼儿临时的家打氧,以保持它们的清醒和不安定感——首尔是内陆城市,只有一条汉江把整个城市分成江南、江北,因此鱼算是稀罕之物,尤其是海鱼。这些海鱼都是从临海的城市运过来的,用以供给首尔地区的海鲜需求,只是价格昂贵,我在韩国从来没吃过。
曾经有比我们这些新人更熟悉环境的同学把我们带到巷子里的肉铺,这是我们未曾发现的“宝地”,肉铺就在离我们考试院不远的地方,不用过马路,这很安全。那间肉铺的门脸并不大,肉铺里面总是红色的灯,打眼一看会让人联想到是肉铺,推开店门,门上的铃铛就会响,只要铃铛一响即使不在柜台的老板也会不知从哪传来条件反射一样干净利索的一句:“奥搜奥赛要......!”意思是“欢迎光临”,不一会儿,不管他在屋子里干什么,都会马上出现,看到是几张熟悉的学生面孔,就会咧开嘴友善的喊道:“啊!哈盖塞!哇扫!”如果其它同学都在看肉,我便喜欢回应一句:“耶,阿鸟哈塞药!”,他跟我说:“啊!学生,来啦!”我就说:“是,你好!”然后老板的目光会转移到看肉的学生上,他不会说太多,我想他是在照顾外国人“说太多外语会有压力”这个心思,只是给予微笑,我们手指着哪块儿他就给称量,总是笑呵呵。再后来因为经常去已经熟络,我也会带新来的同学去那家肉铺,这也算是一种分享和“传承”吧。相比之下,因为超市里的肉即使再便宜也是贵,而肉铺有一项致胜的销售法宝:冻肉!
那种小型的便民超市在住宿附近并不多,也就只有那么一家。打眼看过去,那更像是一家社区超市,可又并不见社区。我们住的考试院要去那家超市也需要一段距离,考试院没有在主路边上,准确的说是临街的一条宽阔的巷子里,而学校,考试院,超市正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因此我们不管上课还是买菜都要穿过蜿蜒的宽巷子,习惯性有说有笑的观察着巷子里原本看不懂的霓虹灯箱和招牌,大约走上500米距离,听到飞驰而过的汽车声,再穿过一条有双向并排车道的主路,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某某修魄麻凯特”的灯箱,其实这也是英语“Supermarket”的音译。在韩国的整个期间,我都经常会去那家店,伙伴们几乎都是三五成群,一来有伴,二来分享。
暂未分类相关阅读More+
夜空中的太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你真是个小天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夜空中的太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