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温凉盏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也让她的心从此被恶鬼啃食,继而,堕入无底的深渊。
父亲和嫡母只用“病逝”两个字便打发了她。
人都说神佛跟前最是清净地。
可人心总有不足,有人的地方便有贪欲。
他奔向了他的荣华富贵,她却为了他,将唾手可得的富贵推之门外,还自以为自己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感人牺牲。
她曾经的憧憬,曾经的向往,竟然是那么的丑陋不堪。
这话说得可就太难听了。
*
有路过的女尼听到,皱了眉忙要拉那位“师姐”走,“你胡说什么呢?问心师妹是被人陷害才愤而出家的!”
她仍旧日日夜夜受心火灼烧,仍旧日日夜夜烦躁不安,仍旧日日夜夜地回想——
一切都从她听人世人说,有个叫睢鹭的小白脸,为了荣华富贵,一点脸皮都不要地,攀附上那个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公主起。
她的姨娘,她的亲生母亲, 竟然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而她竟然一无所知。
在那刺耳的讽笑声陡然响起,刺破佛前清净后,本来早就顺畅熟稔于心的经文,便摇晃跳跃仿佛锅中之豆,倏然蹦跳着离去。
若是他知道了,也只会当她是个可笑的傻瓜吧。
这更加衬得她是个笑话。
那样一个人,齐大人完全有可能对她念念不忘。
她也悄悄去看了那位齐大人。
就连本应最清净的佛前,也变得乌烟瘴气。
京城来消息后, 祖母便又将她软禁了起来。
“装什么样儿呢?当人不知道你出家前那些丑事?哼,明明是跟我们一样的腌臜,偏装什么贞洁烈女!”
也幸亏没人知道。
于是那些风流才子们还未怎样——他们自诩身份,只会觉得她这样难搞的尼姑更有趣味,于是益发兴趣勃勃——反倒是她唤着师姐师妹的那些人,先开始对她冷嘲热讽。
她是如何走到了这一步。
尤其当她终于,按之前的计划,顺利地“退掉”与那位齐大人的婚事后。
她浑浑噩噩了数日, 而后,嫡母便施恩般地说起那桩为她看好的婚事,说那男方多么多么位高权重,多么多么英俊倜傥, 而她,又是多么的无私,这样好的一个金龟婿,竟然不为自己亲女儿谋划,而是给了她这个微不足道的庶女。
尤其在得知睢鹭也来了京城,将要考取今年的进士后。
哪怕她很快便知道,根本不是什么嫡母慈爱,才将这桩“好婚事”相让,而是对方母亲听说她在老家侍奉祖父母的事后,觉得她心地纯孝,又是个庶女,好掌控(毕竟对方前头妻子是那位据说鼎鼎有名的乐安公主,据说就是因为公主太过强势,与那老夫人合不来,才闹崩了),如此,她才雀屏中选。
她心心念念的,仍是襄邑的那个少年。
可她一概不接茬,全当自个儿是个不解风月的瞎子聋子木头。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刘遂初仍然觉得,初初听到那个消息的自己就像一个傻瓜,一个天上地下第一的大傻瓜。
“快别说了!”那路过的女尼赶紧拉了那位师姐走,只是,看向问心的眼神,也并没什么善意。
她心心念念的清风朗月似的少年,是那样厚颜无耻的虚荣小人。
于是,她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日日夜夜地读经念经,念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试图从中参悟奥秘,从而让躁动、不甘、惧怕、后悔的心得到救赎。
她在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借着这桩婚事,她结交了京城的贵女们,她讨好那位齐老夫人,让其对她无比满意,然后也探听到了那位齐大人,与那位公主的往事。
她读过书,人又聪慧,悟性自然比普通甚至不识字的女尼好,于是那些经文也渐渐读懂了,甚至与那些比她早入佛门许多的师叔师姐论佛也不落下风,可是,她想要的解脱,却始终没有到来。
可她甚至还未来得及说出退婚的话, 便得知了另一个噩耗。
而后便到了京城。
而因这些风流女尼,私底下便又引来了更多的人前来,叫水月庵的香火愈发旺盛起来,数着越来越多的香火钱,主持便对那些腌臜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会主动推波助澜。
原本预想的喜悦并没有到来,反而因为没了那桩婚事,嫡母和异母姐妹们开始对她大肆嘲讽,将之前自以为受的气,通通又还到了她身上。
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无一处不在人间,而人间,又哪里真有清净地呢?
她心心念念想退的婚事,却是她在那个没有半点父母姐妹亲情的家中的仪仗。
她被送上京时,也正是他终于大仇得报的时候,她看不到他, 但坐在去京城的马车上, 但车夫行人都在议论着他、称赞着他。
问心睁开眼,看着那朝自己妖妖娆娆走过来的女尼,脸上没什么表情。
可是,谁知道?谁在乎?
从那时起,她的心便再没有安宁喜乐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而在真正见过那位公主后,她愈发确信自己的判断。
——或许是坠入泥淖的人,便看不得别人清清白白站在岸上吧。
那个她心心念念的少年,那个她为了他坚持那么久、信赖那么久、为他拒绝了姐妹嫉妒的婚事、在她眼中清风朗月一般的少年……
问心捻着手中佛珠,低低笑了起来。
然而,怎么会那样呢?
是了。
庵里很有几个年轻貌美或耐不住寂寞的女尼。
一切都从她得知那个消息起。
从丧母之痛中走出来后,她便谋划着怎样退掉这桩婚事。
她不悲反喜,她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她觉得一切都在朝着她想要的方向驶去……
“哟,大师又念经呢?也不知道念给谁听?”
她信了。
不能她主动退,不然她的名声会有损,也不能对方不满她而退,那样她的名声更糟,必须有个能让她全身而退的法子……
可是,她并不稀罕。
这处水月庵,原本倒也的确算得上个清净地,离京城不太近,庵里人少,香火只靠附近百姓,虽然女尼们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没有缺衣少食,每日只念念经,便没多少纷争。
问心静静听着,看着,始终一言未发。
于是,原本她只听说过的那些佛门腌臜事,便一桩桩一件件地全发生在眼前。
当时出家,为她剃度的师父说,皈依我佛,诚心向学,便可得解脱。
就如同曾经的她。
庵中的女尼,论年轻貌美,她可算得上数一数二,更兼她读书识字,还曾经有着那样的出身,于是,便愈发受那些嗜好特殊的风流才子们的喜爱,许多人几次三番向她示好。
大抵人都要求个合群,在一群矮子中,你个高那便是不对,别人满身泥泞,你不同流合污,你便是异类。
这般的婚事,她的那些姐妹们,竟然还因此对她嫉恨不已,为此处处对她下绊子,哪怕她再怎么说自己对这桩婚事无意,可以让给她们,也无用。
这让她觉得,自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的确,那位虽然年纪大了,但看着并不如许多年纪大的男人那般埋汰,相反倒很有些姿容,又官居礼部侍郎,又据说迟早升会任礼部尚书,成为一部之长,可是比父亲那个有清名而无实惠的大学士好得多的朝廷要员,如此说来,似乎的确算得上一桩好婚事,也无怪嫡母姐妹们暗恨嫉妒。
水月庵位于京城外三十里,是个名声不显的小寺,庵中原只有不到三十女尼,京城周边寺庙道观众多,水月庵本来香火不盛,也很清净,但近几年,香火倒是越发有渐盛之相,于是,清净便也不复返了。
她倚在车厢壁上, 捂着嘴默默地流泪, 却终于不是苦恼伤心的泪,而是开心的泪, 她为他开心,更为自己开心, 她觉得, 自己的坚持和相信是有意义的, 哪怕此时她又遇到了困难, 但没关系, 她去京城就会把那门亲事退了, 她会回来的,她会找到他的,她会告诉他所有与他有关又无关的, 她和他的故事。
“师姐妄言了,念经自然是给自己听,给佛听,旁的什么人听不听得到,又有什么所谓。”问心依旧没什么表情地,声音也如枯槁的朽木一般哑声道。
那位师姐掩唇咯咯笑了两声,随即不屑地“切”了声:
所以当初,最心灰意冷走投无路时,她索性绞了头发,出家为尼。
她敏锐地察觉到,那位公主的存在,或许就是退掉这桩婚事的转机。
水月庵虽然离京远,人少,没名气,但景色却好,某年一群文人学子游览至此,看见此处景色,纷纷作诗夸赞,回京后亦大赞,于是便引来许多慕名而来的人,而人一来,庵里的人心便也动起来。
竟然为了荣华富贵,拦下那个足足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乐安公主的车驾,自荐为夫。
她觉得自己像个笑话。
或求财,或求爱。
她愈发急切地想要获得自由身,以一个清白的身份去见他。
她是聪明的,她相信自己能做到。
那位师姐被拉着,依旧冷哼不已,“呸,我才不信!好好的官宦人家小姐谁会剪了头发做姑子?定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怕不出家就会被捅出更大的篓子,这种事我可见得多了!你看她以前还装模作样念念经,如今连装样都懒得装了,哦,不对,不是懒得装,是换个法子装,装出副贞洁烈女的样儿,好吸引那些癖好独特的爷们儿呗!”
] 也让她的心从此被恶鬼啃食,继而,堕入无底的深渊。
父亲和嫡母只用“病逝”两个字便打发了她。
人都说神佛跟前最是清净地。
可人心总有不足,有人的地方便有贪欲。
他奔向了他的荣华富贵,她却为了他,将唾手可得的富贵推之门外,还自以为自己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感人牺牲。
她曾经的憧憬,曾经的向往,竟然是那么的丑陋不堪。
这话说得可就太难听了。
*
有路过的女尼听到,皱了眉忙要拉那位“师姐”走,“你胡说什么呢?问心师妹是被人陷害才愤而出家的!”
她仍旧日日夜夜受心火灼烧,仍旧日日夜夜烦躁不安,仍旧日日夜夜地回想——
一切都从她听人世人说,有个叫睢鹭的小白脸,为了荣华富贵,一点脸皮都不要地,攀附上那个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公主起。
她的姨娘,她的亲生母亲, 竟然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而她竟然一无所知。
在那刺耳的讽笑声陡然响起,刺破佛前清净后,本来早就顺畅熟稔于心的经文,便摇晃跳跃仿佛锅中之豆,倏然蹦跳着离去。
若是他知道了,也只会当她是个可笑的傻瓜吧。
这更加衬得她是个笑话。
那样一个人,齐大人完全有可能对她念念不忘。
她也悄悄去看了那位齐大人。
就连本应最清净的佛前,也变得乌烟瘴气。
京城来消息后, 祖母便又将她软禁了起来。
“装什么样儿呢?当人不知道你出家前那些丑事?哼,明明是跟我们一样的腌臜,偏装什么贞洁烈女!”
也幸亏没人知道。
于是那些风流才子们还未怎样——他们自诩身份,只会觉得她这样难搞的尼姑更有趣味,于是益发兴趣勃勃——反倒是她唤着师姐师妹的那些人,先开始对她冷嘲热讽。
她是如何走到了这一步。
尤其当她终于,按之前的计划,顺利地“退掉”与那位齐大人的婚事后。
她浑浑噩噩了数日, 而后,嫡母便施恩般地说起那桩为她看好的婚事,说那男方多么多么位高权重,多么多么英俊倜傥, 而她,又是多么的无私,这样好的一个金龟婿,竟然不为自己亲女儿谋划,而是给了她这个微不足道的庶女。
尤其在得知睢鹭也来了京城,将要考取今年的进士后。
哪怕她很快便知道,根本不是什么嫡母慈爱,才将这桩“好婚事”相让,而是对方母亲听说她在老家侍奉祖父母的事后,觉得她心地纯孝,又是个庶女,好掌控(毕竟对方前头妻子是那位据说鼎鼎有名的乐安公主,据说就是因为公主太过强势,与那老夫人合不来,才闹崩了),如此,她才雀屏中选。
她心心念念的,仍是襄邑的那个少年。
可她一概不接茬,全当自个儿是个不解风月的瞎子聋子木头。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刘遂初仍然觉得,初初听到那个消息的自己就像一个傻瓜,一个天上地下第一的大傻瓜。
“快别说了!”那路过的女尼赶紧拉了那位师姐走,只是,看向问心的眼神,也并没什么善意。
她心心念念的清风朗月似的少年,是那样厚颜无耻的虚荣小人。
于是,她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日日夜夜地读经念经,念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试图从中参悟奥秘,从而让躁动、不甘、惧怕、后悔的心得到救赎。
她在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借着这桩婚事,她结交了京城的贵女们,她讨好那位齐老夫人,让其对她无比满意,然后也探听到了那位齐大人,与那位公主的往事。
她读过书,人又聪慧,悟性自然比普通甚至不识字的女尼好,于是那些经文也渐渐读懂了,甚至与那些比她早入佛门许多的师叔师姐论佛也不落下风,可是,她想要的解脱,却始终没有到来。
可她甚至还未来得及说出退婚的话, 便得知了另一个噩耗。
而后便到了京城。
而因这些风流女尼,私底下便又引来了更多的人前来,叫水月庵的香火愈发旺盛起来,数着越来越多的香火钱,主持便对那些腌臜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会主动推波助澜。
原本预想的喜悦并没有到来,反而因为没了那桩婚事,嫡母和异母姐妹们开始对她大肆嘲讽,将之前自以为受的气,通通又还到了她身上。
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无一处不在人间,而人间,又哪里真有清净地呢?
她心心念念想退的婚事,却是她在那个没有半点父母姐妹亲情的家中的仪仗。
她被送上京时,也正是他终于大仇得报的时候,她看不到他, 但坐在去京城的马车上, 但车夫行人都在议论着他、称赞着他。
问心睁开眼,看着那朝自己妖妖娆娆走过来的女尼,脸上没什么表情。
可是,谁知道?谁在乎?
从那时起,她的心便再没有安宁喜乐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而在真正见过那位公主后,她愈发确信自己的判断。
——或许是坠入泥淖的人,便看不得别人清清白白站在岸上吧。
那个她心心念念的少年,那个她为了他坚持那么久、信赖那么久、为他拒绝了姐妹嫉妒的婚事、在她眼中清风朗月一般的少年……
问心捻着手中佛珠,低低笑了起来。
然而,怎么会那样呢?
是了。
庵里很有几个年轻貌美或耐不住寂寞的女尼。
一切都从她得知那个消息起。
从丧母之痛中走出来后,她便谋划着怎样退掉这桩婚事。
她不悲反喜,她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她觉得一切都在朝着她想要的方向驶去……
“哟,大师又念经呢?也不知道念给谁听?”
她信了。
不能她主动退,不然她的名声会有损,也不能对方不满她而退,那样她的名声更糟,必须有个能让她全身而退的法子……
可是,她并不稀罕。
这处水月庵,原本倒也的确算得上个清净地,离京城不太近,庵里人少,香火只靠附近百姓,虽然女尼们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没有缺衣少食,每日只念念经,便没多少纷争。
问心静静听着,看着,始终一言未发。
于是,原本她只听说过的那些佛门腌臜事,便一桩桩一件件地全发生在眼前。
当时出家,为她剃度的师父说,皈依我佛,诚心向学,便可得解脱。
就如同曾经的她。
庵中的女尼,论年轻貌美,她可算得上数一数二,更兼她读书识字,还曾经有着那样的出身,于是,便愈发受那些嗜好特殊的风流才子们的喜爱,许多人几次三番向她示好。
大抵人都要求个合群,在一群矮子中,你个高那便是不对,别人满身泥泞,你不同流合污,你便是异类。
这般的婚事,她的那些姐妹们,竟然还因此对她嫉恨不已,为此处处对她下绊子,哪怕她再怎么说自己对这桩婚事无意,可以让给她们,也无用。
这让她觉得,自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的确,那位虽然年纪大了,但看着并不如许多年纪大的男人那般埋汰,相反倒很有些姿容,又官居礼部侍郎,又据说迟早升会任礼部尚书,成为一部之长,可是比父亲那个有清名而无实惠的大学士好得多的朝廷要员,如此说来,似乎的确算得上一桩好婚事,也无怪嫡母姐妹们暗恨嫉妒。
水月庵位于京城外三十里,是个名声不显的小寺,庵中原只有不到三十女尼,京城周边寺庙道观众多,水月庵本来香火不盛,也很清净,但近几年,香火倒是越发有渐盛之相,于是,清净便也不复返了。
她倚在车厢壁上, 捂着嘴默默地流泪, 却终于不是苦恼伤心的泪,而是开心的泪, 她为他开心,更为自己开心, 她觉得, 自己的坚持和相信是有意义的, 哪怕此时她又遇到了困难, 但没关系, 她去京城就会把那门亲事退了, 她会回来的,她会找到他的,她会告诉他所有与他有关又无关的, 她和他的故事。
“师姐妄言了,念经自然是给自己听,给佛听,旁的什么人听不听得到,又有什么所谓。”问心依旧没什么表情地,声音也如枯槁的朽木一般哑声道。
那位师姐掩唇咯咯笑了两声,随即不屑地“切”了声:
所以当初,最心灰意冷走投无路时,她索性绞了头发,出家为尼。
她敏锐地察觉到,那位公主的存在,或许就是退掉这桩婚事的转机。
水月庵虽然离京远,人少,没名气,但景色却好,某年一群文人学子游览至此,看见此处景色,纷纷作诗夸赞,回京后亦大赞,于是便引来许多慕名而来的人,而人一来,庵里的人心便也动起来。
竟然为了荣华富贵,拦下那个足足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乐安公主的车驾,自荐为夫。
她觉得自己像个笑话。
或求财,或求爱。
她愈发急切地想要获得自由身,以一个清白的身份去见他。
她是聪明的,她相信自己能做到。
那位师姐被拉着,依旧冷哼不已,“呸,我才不信!好好的官宦人家小姐谁会剪了头发做姑子?定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怕不出家就会被捅出更大的篓子,这种事我可见得多了!你看她以前还装模作样念念经,如今连装样都懒得装了,哦,不对,不是懒得装,是换个法子装,装出副贞洁烈女的样儿,好吸引那些癖好独特的爷们儿呗!”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